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直播中表示,相对于其他学校要求学生提前选定专业来讲,他们的学生有很大的专业选择空间。“我们不会根据学生的GPA和排名来匹配专业,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学生拥有非常大的专业自由度。”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杨欢
2020年高招季正式进入志愿填报时间。如果你有志于填报财经专业,7月22日起,“财经媒体第一大V”每日经济新闻携手中国教育在线,在三天时间内举办数十场知名财经院校直播,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考学子带来“财经第一课”,解答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相关问题。
7月2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倾力打造的中国财经院校报考权威平台——“每日经济新闻•直通商学院”正式上线,带来更多包括精准荐校、成长规划及职业进阶等在内的报考咨询和信息服务。
7月24日,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本硕博教育中心主任密凯畅谈管理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设置等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 受访者本人供图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本硕博教育中心主任密凯 受访者本人供图
Q1.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1917年,复旦就设立了商科,是当时中国最早的一个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主的大学。
我们管理学院首先是一个人文学院,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学院的使命是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培养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对中国国情有深入了解的管理专才,学术经营和社会领导者。
目前我们学院设有7大本科专业,包括偏重于管理类的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财务金融和市场营销,还有偏重技术类的统计学、信息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我们拥有最顶尖的师资力量。管理学院目前有146位全职教师,其中超过96%是拥有博士学位的。
Q2.与国内其他财经院校相比,复旦管院的特色是?
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四所大学的管理学院中,复旦管理学院的学科门类算是最全的,涵盖了会计、财务、金融、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传统优势专业,还拥有涉及到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前沿学科。
相对于其他学校要求学生提前选定专业来讲,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专业选择空间。我们不会根据学生的GPA和排名来匹配专业,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学生拥有非常大的专业自由度。
我们管理学院采用的是学分制教学,7个本科专业我们不设限制,同学入学后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我们本科采取的是“1+2+1”培养模式:第一年在学校一起学习,我们管理学院一对一配导师;第二年和第三年在管理学院学习,并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第四年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做学位论文和毕业实习。
事实上,在大二大三的时候,老师会给出课题,学生作出选择,如果老师面试通过了,学生可以开始做学术研究。
Q3.能否重点介绍一下本科生的导师制度?
我们采取的是双导师制。一方面是我们所有本科生都会配备一名专门的学院导师,同时还会配备一个校友导师。
每个同学都有一名教授做导师,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工的负责老师。比方说每年我们院会招200名左右本科生,我们会为150多名全职教授分配1到2个学生名额。
我们拥有超过5万名的校友,其中有非常多校友加入了我们的导师计划。这些校友大多数在波士顿咨询、德勤、高盛、招商银行等知名企业任职,可以给同学在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提供有益的咨询和指导。
Q4.在管理学院就读的话,有多少机会可以申请去海外交流学习?
国际交流合作应该是我们管理学院的一大特色。
我们学院非常重视国际交流,同时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资源,与40多个国外顶尖商学院签订了交流合作的协议,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我们还和伦敦商学院这样的欧洲顶级商学院合作,开展了双硕士培养项目。
每年我们都会选派70%的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大多数学校都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国际名校。如果有家庭困难的同学,我们会全额补助为其提供奖学金,这是国内管院里唯一的一家。
Q5.除专业教学外,管理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有什么特色?
我们管院很早就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制定了非常好的职业培训计划。大一的时候就让学生开始参加职业培训;大二的时候辅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校友导师选择;大三的时候培训学生的面试咨询技巧;大四的时候进行就业辅导。
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第二课堂和企业实务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开设了大量的实务课程,包括花旗银行的金融实务课程,和上交所、上期所合作的实务课程等。
Q6.管理学院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
2019年,我们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有多达60%的人选择继续深造,30%选择就业,9%选择自己创业。深造的同学许多都去到了欧美名校。就业的同学大多数进入到摩根斯坦利、巴克莱、毕马威等知名企业。
戳直通商学院小程序: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