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院长李志刚今日作为嘉宾做客每日经济新闻直播间,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国内财务管理专业的从业现状。他强调,多年以来,上海商学院致力于为就业市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每经记者 张凌霄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0年高招季即将进入志愿填报时间。如果你有志于填报财经专业,7月22日起,“财经媒体第一大V”每日经济新闻携手中国教育在线,在三天时间内举办数十场知名财经院校直播,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考学子带来“财经第一课”,解答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相关问题。
今日(7月2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倾力打造的中国财经院校报考权威平台——“每日经济新闻•直通商学院”(下称“直通商学院”)正式上线,带来更多包括精准荐校、成长规划及职业进阶等在内的报考咨询和信息服务。
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院长李志刚今日作为嘉宾做客直播间,解答考生及家长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
上海商学院于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创立并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4年2月,上海商学院隶属关系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划转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加强特色商科专业群建设,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第4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该校的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这三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等9个专业为上海市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此外,学院设有与美国西弗吉亚大学合作的2+2双学位项目。
李志刚表示,上海商学院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与财务人才作为学校的愿景和使命。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四种人才:专业素质方面突出的智者,科学文化方面的行者,身体素质方面的勇者,还有思想道德方面的仁者。同时,上海商学院倡导九守文化,即守正、守节、守信、守静、守时、守序、守恒、守礼、守拙。
他在直播中特别介绍了上海商学院的财务金融学院。该学院的整体组织架构为三系一所一基地,分别对应的是财务管理系,会计系和金融系,财务金融研究所和金融中心研究基地。
针对学院的专业特色,他提到有三点:
第一个特色是应用型教育。“上海商学院的目标定位在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应用型的大学,这是我们的办学的一个最终目标。那么在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当中,我们应用型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有两大方面,第一,我们是有一支应用型的师资队伍,我们有70%以上的教师拥有行业背景,95%以上的教师都拥有标准化的国际职业证书。第二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我们构建了“一个能力、两个基础、三大课堂、四大平台”的育人体系,这是应用型的体现。” 李志刚说道。
第二个特色是行业性。学校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追求行业的浸润,校企的合作,产教的融合。据李志刚介绍,目前财务金融学院的3个专业有20个左右的校企合作单位,其中包括总部设在上海的万隆国际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海通证券、复星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大地保险、东北证券以及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资源。
第三个特色是国际化。上海商学院身处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学校本身也在寻求国际化教学。“我们有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我们超过95%的教师具有在国外工作学习培训的这样的一些经历,我们的课程也是国际化的。”
李志刚在直播中也提及了财务管理的就业问题。他说:“在从业市场当中,人力资源的经理并不会完全特别的去区分这两个专业有什么不同。可以这样说,国内的财务管理专业有70%左右是和会计学专业一起去竞争岗位,一起去做相同的择业。”
同时,他还介绍了当前国内财务管理专业的从业现状。
目前在财经类会计和财管专业当中取得证书的人数已经达到750万左右,这一数据是非常庞大的。而在注册会计师的人数和会计事务所的数量方面,根据中注协2020年3月31号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取得CPA考试全科通过证书的人数达到了27万,其中在事务所具有职业资格的有将近11万,另一类非职业资格的达到16万,全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为9400多家到9500家。
从金融从业市场来看,18年前后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家有至少800万的金融从业人员,这仅仅是指狭义上的金融从业人员,不包括在金融机构当中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人。
多年以来,上海商学院致力于为就业市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李志刚介绍说:“我们把财经类4大黄金证书的考试相关内容与学历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当中的考证内容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此外,学院引入了优秀企业资源,企业优秀的师资会带来丰富的、实践类的相关课程。学校在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平台免费像学生提供CPA、ACCA和CFA相关视频课程和题库。
戳直播商学院小程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