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和时代变革,旧的财经形态正在逐渐萎缩,但顺应时代趋势的泛财经新形态却在不断涌现,“财经不会消失,可能还会不断升温”。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20年高招季即将进入志愿填报时间。如果你有志于填报财经专业,今日起,“财经媒体第一大V”每日经济新闻将联合国内数十所知名财经院校,在三天时间内举办共计30场接力直播,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高考学子带来“财经第一课”,解答招生政策、志愿填报相关问题。
7月23日,由“财经媒体第一大V”每日经济新闻倾力打造的中国财经院校报考权威平台——“每日经济新闻·直通商学院”将正式上线,带来更多包括精准荐校、成长规划及职业进阶等在内的报考咨询和信息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杜义飞在直播时指出,随着技术和时代变革,旧的财经形态正在逐渐萎缩,但顺应时代趋势的泛财经新形态却在不断涌现,“财经不会消失,可能还会不断升温”。
在此背景下,他强调,新时代的财经人才,应注重“复合”——不仅要能适应技术本身的变化,又能用于新的经济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起来。
NBD:很多想要报考财经专业的学子发现,这几年财经专业似乎有所降温,您认为背后原因是什么?当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又将对财经专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杜义飞: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一定要看到时代发展步伐。
我们都明白,当下是时代大变革的一个关键点,传统工业时代、传统产业和传统经济,都在逐渐在消退。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经济开始崛起。在此背景下,广大学子和家长可能会看到传统财经形态正逐渐降温。
但其实从整体上看,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财经”不会降温,可能还会不断升温。具体而言,即顺应时代趋势变化的新财经、新商科、新管理,会持续发展和涌现。
另一方面,财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门类,它牵扯到方方面面、覆盖面非常广。其各个分支、各个门类、各个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本身也在转型和变化。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也开始和这些门类相融合。
所以说,我们所理解的老的财经形态,正逐渐萎缩;但大量日常接触的生活、经济、生产场景中,新的财经类形态,也即泛财经类形态开始涌现。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整个财经类专业并不会消失。
NBD:您刚才提到“场景”和“新财经”,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两个词?
杜义飞:时代的巨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财经”也会随着与时代融入,形态和内涵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最大一个变化在哪里?为什么把它叫新财经?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很多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了信息融入问题,也就是说现在大家都在“理财”,我们每天都在跟财经打交道。
但如今,与财经打交道不再只局限于一个账户、多少财产,其形态很多样,且涉及很多数字形态的财富。数字形态的财富需要管理,一些相关的财经类形态也随之开始涌现,这就是新财经的出现。
什么叫新场景呢?如今不管是消费、生活,还是经济、商业,一个新的趋势出现了:以前消费者简单地想要满足需求,现在一个产品或服务,通常都要放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场景当中。且不仅是产品提供者,消费者和其他参与者,各方的信息和数据也会一起汇入,使应用或消费场景更加智能。
未来,其价值最大的部分已经不是产品本身了,而是这些更加智慧、“更懂我”的消费形态。因此,新场景、新经济、新商业中,场景的参与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正成为一个主流趋势。
NBD:在这种新的大趋势下,高校财经教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大趋势?
杜义飞:作为一个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新经济、新财经的发展趋势中,面临着来自环境变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高校”其实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初中、高中都是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成长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则将直接进入社会和经济运行。正因如此,大学是个人实现人生转变的重要阶段,而当环境和经济在发生大变化,高校教育本身面临挑战和压力,也是必然的。
压力和挑战,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需求。而很多财经类学校或学院,一个变革的大趋势,是不断释放新的培养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传统通信、互联网,或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而电子科技大学的商学院,如今就提出了自己的使命:搭建桥梁。
一边是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涌现,另一边是新商业、新经济,我们就致力于搭建中间鸿沟上的桥梁,让培养的学生既能适应技术本身的变化,又能用于新的经济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起来。
融合、融合、再融合,这正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核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