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徐豪
据新华社,7月2日以来,持续强降雨造成安徽省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11市65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17日11时统计,受灾人口306.2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58.51万人。
另据媒体报道,7月6日,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安徽省旌德县三溪镇境内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桥——乐成桥在洪水中受损严重。
7月18日12时,包括长江、淮河干流,安徽全省有35条河湖超警戒水位。
7月18日15时起,安徽省水利厅决定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Ⅰ级应急响应。
7月18日18时,安徽省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7月19日16时起,合肥市城市防洪指挥部决定将城市防洪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安徽发布汛情通告!所有高风险区做到人员应撤尽撤 应撤早撤
据央视新闻,安徽省发布第13号汛情通报显示,截至7月19日15时,长江干流大通站水位15.98米,超警戒水位1.58米。马鞍山站水位11.53米,超警戒水位1.53米。巢湖忠庙站水位12.92米,超保证水位0.42米。西河缺口站水位13.01米,超保证水位1.11米。水阳江新河庄站水位13.42米,超保证水位0.42米。滁河襄河口闸上水位14.05米,超保证水位0.55米。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水位28.96米,超警戒水位1.46米,且继续上涨。
通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要求,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精准预报预警,科学调控防控,加大巡堤查险频次和密度,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重要堤防、重要设施安全;所有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高风险区,做到人员应撤尽撤、应撤早撤,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目前,安徽省内包括其省会合肥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已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受强降雨影响,巢湖及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巢湖塘西水位达到12.77米。鉴于异常严峻的城市防洪形势,根据《合肥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规定,合肥市城市防洪指挥部决定于7月19日16时起,将城市防洪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截至7月18日20时,滁河襄河口闸上水位14.16米、超保证水位0.66米,根据《滁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要求,滁州市防指决定自7月18日21时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截至7月18日17:00,长江铜陵段全线超警戒水位。菜子湖枞阳闸水位17.25米,超保证水位0.40米;白荡湖水位14.90米, 超保证水位0.41米;枫沙湖水位13.78米,超保证水位0.07米;陈瑶湖水位11.68米, 超警戒水位0.68米。根据《铜陵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经铜陵市防指研究,决定自2020年7月18日18时起,将铜陵市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安徽全省637座水库超汛限正按规定泄洪
7月18日,安徽省水利厅决定,自2020年7月18日15时起,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Ⅰ级应急响应。
此外,18日当天,安徽省防指向安徽各市防指及成员单位发出通知,决定于7月18日18时,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通知指出,当前安徽省长江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水阳江、滁河、巢湖西河、菜子湖等主要支流、湖泊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超警戒水位。据预测,21日前后,安徽省还有强降雨过程,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将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长江干支流将长时间维持高水位运行,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另据央视新闻,强降雨导致安徽境内江河湖库水位迅速上涨,汛情紧急。其中,多座大型水库大幅超汛限水位,正按规定泄洪。
截至19日上午9时,全省637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大型水库12座,中型水库51座,小型水库574座。
大型水库中,白莲崖水库207.67米,超汛限7.67米;磨子潭水库186.2米,超汛限6.2米;佛子岭水库121.4米,超汛限2.84米;响洪甸水库128.52米,超汛限3.52米。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9日凌晨安徽这处大堤爆破泄洪
据新华视点,19日凌晨3时许,接连两次震耳的爆破声后,安徽滁河大堤破开两处缺口,浑黄的滁河水涌入堤内的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蓄滞洪区,顷刻间绿野变成汪洋。这是继18日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后,安徽又启用的两处蓄洪区。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作为长江一级支流的滁河水位由缓涨转为急涨,防汛形势急转直下。襄河口闸19日凌晨1时水位达14.33米,超保证水位0.83米,逼近历史最高水位14.39米。为确保流域人口和城市安全,安徽省决定启用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洪。
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安徽列入国家名册的蓄滞洪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滁河干流与襄河交汇处。为确保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椒县已于18日上午对荒草二圩、荒草三圩蓄滞洪区内人员、大宗财产和生产资料进行紧急转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美好全椒
滁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奚学军介绍,荒草二圩和荒草三圩总蓄洪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设计总蓄洪量6071万方。两圩顺利蓄洪后,预计将使滁河水位下降约70厘米,有效减轻滁河防汛压力。
据了解,沿滁河两岸共分布着24个圩区,人口约8.7万,其中万亩以上大圩5个,荒草二圩、荒草三圩作为生产圩,启用蓄洪可以保证滁河流域其他圩口内人员生命和财产免受威胁。此前,荒草二圩、荒草三圩曾分别于1991年、2003年、2008年、2015年4次运用。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美好全椒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