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座老工业基地转型启示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7-17 19:58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建区60年间,成都青白江区总是国家战略青睐的那个“幸运儿”。

    1960年,两座厂,一群人。因国家“一五”计划实施,青白江被选为西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

    2020年,一条通道,一个枢纽。因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青白江被选为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的五个枢纽节点城市之一。

    还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一带一路”大港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四区一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规划,如今的青白江都在其中担当重任。

    过去,提及青白江,老工业是第一印象。而今,提及青白江,“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是第一名片。

    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是全球在工业文明时代辉煌过的城市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成都青白江区凭什么破解这一难题?

    踏准节奏、腾龙换鸟,它变换着自己的“活法”。

    ▲成都青白江城市定位:“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

    凤凰涅槃 从“工业强区”到“世界门户”

    青白江建区史只有60年,但其工业发展史得再往前追溯。

    1956年9月的一天,成都北部一个叫红旗村的田野里,二十岁的谢正全刚把最后一担黄澄澄的稻谷挑上田坎,一队拉着架子车的人马就开了进去。铁锹、铁铲、钢钎“乒乒乓乓”卸了一地,这群人“嘿作嘿作”地干了起来。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新中国第一套国产中型氮肥装置破土动工,也就是后来的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化”)。作为全国18个大型化工基地之一,川化一度是全国五百强企业,曾被誉为矗立于西南的化工明珠。

    两年后,1958年,为了改变成都市冶金工业的落后面貌,保证国家建设对钢铁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攀成钢的前身成都钢铁厂(简称“成钢”)也动工开建。

    为了服务好这两家企业,成都从新都、金堂拆分出部分乡镇,于1960年组建成立青白江区。

    川化、成钢,结束了蜀地不产化肥、不产钢的历史,让青白江成为四川省内最大的冶金、化工基地,由其写就的工业华章辉煌了数十年。1990年,青白江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成都市首个财政突破亿元大关的区(市)。

    ▲1990年,青白江区建成中国第一套国产化年产20万吨合成氨大型装置 

    王鸿钧本是绵竹人,作为知青被招工进城,从此扎根青白江。回望身为“青白江人”的49年,王鸿钧记忆最深的有三个片段。

    1971年2月他进入成钢厂,睡的是草垫,领的是定量的粮食;炼铁车间里100立方米的高炉需要人工上料,即使戴了口罩下班后鼻子里也是黑乎乎的铁粉矿料。

    2015年3月27日,攀成钢3号高炉在出完当天第二炉铁水后停炉。高炉停炉,从厂长助理位置退休的王鸿钧心情甚是复杂。

    2016年3月17日,他第一次参观成都国际铁路港,整齐排列的集装箱,繁忙的吊车用机械手臂作业,场面甚是宏伟。

    王鸿钧说:“川化、攀成钢画上句号,我们的心情沉痛,但这条路非走不可。当时这两家企业亏损、产品滞销,不适应市场需求,亟需探索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高炉烟云散尽,就应当“壮士断腕,凤凰涅槃”。

    如今,再次阔步川化和攀成钢厂区内,曾经沸腾的生产线已静悄悄。

    另一边,成都国际铁路港则是热火朝天。

    成都铁路口岸监管堆场区,一架吊车的驾驶室发动机轰鸣作响。司机杨小兵爬上驾驶室,开着吊车向集装箱直奔而去。这些集装箱将搭载班列,通江达海。

    吊车为何不熄火?一是吊车功率太大,频繁熄火对发动机有影响;二是工作量大,没有熄火的机会,“喝水上厕所都得小跑,每天跟打仗一样。”杨小兵说。因为满负荷工作,吊车2个月就得换一次轮胎,油耗和轮胎消耗是同类功率机车的两倍。

    ▲成都国际铁路港繁忙场景

    当年,为给化肥和钢材提供运输配套,企业和政府建设了密集的铁路专线。没想到,那些铁路成了深处内陆的青白江得以拥抱“开放红利”的最大优势。

    2010年5月,亚洲规模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西南地区集装箱物流中枢,在全国集装箱运输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

    2013年,成都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构建航空、铁路等骨干国际物流网络,筹备运营货运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成都)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

    引擎换挡 从“不到30%”到“突破65%”

    中欧班列(成都)一开,就是七年,而且开成了全国中欧班列中最耀眼的“明星”。

    班列越开越多。从2013年的31列,到2017年开行1012列,再到2018年开行国际班列2619列,连续四年实现国际班列、中欧班列全国第一。

    通道网络越织越密。联接境外30个城市、境内15个城市,巩固提升7条国际铁路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中欧班列(成都)将以打造四向拓展的战略通道为目标,不断提升以通道为核心的枢纽能级。

    班列费用越来降低。通过集拼集运模式创新,班列信息前置、仓位共享、按期集货、平行作业,有效整合了零散货源,实现了中欧班列内外贸货物混装、混载。这一创新使中欧班列(成都)物流效率提升10%,开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大通道促进大物流,也促进大产业。随着中欧班列(成都)的通道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断凸显,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本的加速流动、汇集于贸易与通道的节点,从而带来产业集聚。

    ▲成都国际班列通道网络布局

    青白江区紧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欧洲产业城和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三个产业功能区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配送”思路展开。青白江旨在打造国际一流铁路港、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和临港先进制造业聚集高地。

    川化、攀成钢退出历史,中欧班列、铁海联运枢纽走向舞台,青白江真正完成了腾笼换鸟。发展战略从“因工建区”到“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青白江走上了一条国际化之路。

    ▲成都国际铁路港

    根据青白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青白江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30.7:65.7,“第三产业占比突破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30亿元。新增新经济500强企业2家。

    历数过去多年,青白江的二产和三产的比例接近3:1,第三产业的占比很少突破30%。

    引擎实现换挡,青白江的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

    一扇历史的窗关上了,一扇未来的门打开了。老树发新芽的故事,总是很励志。

    城市再造 从“两条龙”到“凤凰新城”

    产业的更替,带来了城市的更新。

    成都金堂人张宏文来青白江之前,以为一定是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碧水荡漾的地方。

    结果,1976年退伍后分配到了成钢厂,过了金堂地界不远,就是青白江区的城厢古镇,张宏文老远就望见四川化工厂高高矗立的烟囱,“著名的‘成都工业区’上空正飘扬着肉眼清晰可见的浓浓烟雾,公路两旁尘土飞扬。”

    王鸿钧也提到了这浓浓的烟雾。他说上世纪80年代,大家对青白江的印象就是“两条龙”,一条黑色粉尘——“黑龙”,一条白色废气——“白龙”,顺着攀成钢、川化的烟囱冲向天空,常年盘旋在青白江的城区上空。

    工业基因和历史担当,伴随着生态之殇与污染之痛。青白江痛定思痛,决心打一场硬仗摘掉头上的“黑帽子”。

    据悉,青白江区从工业企业源头治污,采取关、停、并、转、联等办法,关闭污染严重的印染厂、小纸厂;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生态工业园;积极促进企业“联姻”增效,建立余热、废气循环利用系统,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还全面启动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建设、森林城市、绿肺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细胞工程”。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

    ▲青白江区文体中心

    天蓝、草绿、河清,青白江区近两年揽入一个又一个生态优化的荣誉——国家级生态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省首批环保模范区、成都市首个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

    繁花四季开,游人画中行,凤凰湖湿地公园是青白江区实施生态转型战略的一个缩影。

    而且,依托凤凰湖良好水系景观与生态本底,一座总用地规模19.5平方公里、片区规划人口28万的凤凰新城拔地而起。未来3~5年,凤凰新城将建成体现人性化、包容性、宜业宜居的国际品质生活城区。

    ▲凤凰湖湿地公园

    开车行驶在智慧产业大道,从宽阔的道路两旁望去,有厂房林立,也有处处绿意,万达广场项目和周边楼盘的建设如火如荼,10多台塔吊分布在各区域,不停地来回摆动,一幅壮观的施工现场图与过去的工厂风貌形成鲜明的对比。

    “青白江变化太大了!”青白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莫珂是土生土长的青白江人,“以前晚上空气都是臭哄臭哄的,现在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按照‘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推进建设,无论是生态,还是城市带给人的感受,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那个地方了。”

    60年一路走来,青白江的城市格局天翻地覆,如今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国际化城市已魅力初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集体跨入高铁时代,“苏州四虎”排位战再起?

    下一篇

    方正证券:控股股东方正集团及其子公司被申请合并重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