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王琳
五起银行违规涉企收费案例,日前被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报。
具体来看,违规行为较为多样。如强制搭售保险产品并收取代理手续费、不合理收取市场调节价费用、超公示标准收取手续费,甚至还有未提供实质性服务而收取费用,以及收取费用与提供服务不符等情况。
披露案例涉及的金额有高有低,最高涉及收取费用2086.25万元,最低的也就涉及手续费1.1万元。案例涉及的具体业务也多种多样,包括贷款发放、对公人民币结算服务、信用证开立、票据池服务、对公综合金融服务、保理业务服务等。
事实上,银保监会本身会不定期有重点地公布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更为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银保监会、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在内的监管系统,对商业银行(不含个人)共开出罚单524张,金额累计约2.87亿元人民币。
那么,为何本次披露的违规案例,格外受关注呢?其实不难理解,在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还有金融监管部门,均要求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背景下,这些涉企违规收费案例颇为刺眼。
今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无疑,上述违规案例与目前的政策精神背道而驰。
银行的违规收费,往往还能让我们联想到银行的经营状况。尽管作为上市公司,银行也存在业绩考核等压力,但其高利润也是众所周知的,在2019年,上市银行就占据着A股上市公司总体利润的近四成。
而在实体经济面临疫情冲击等因素带来经营压力的当下,金融业更加应该与实体经济企业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如此才能迎来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长远共赢。
不过,我们也不用因上述违规案例的披露而过于悲观。认真一点阅读的话,可以注意到,上述案例的发生时间是在2018年至2019年,甚至在更早的2015年。
来自央行系统的人士向笔者表示,从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随着这几年监管层一直在进行金融机构违规收费问题的清理整治,目前来说,银行对企业的收费,尤其是贷款这块,相对来说已比较规范。而且,随着清理行动的开展,相信银行不合理收费的现象也将越来越少。
此外,从正面来看,相关违规案例以及处罚结果的公布越来越多,其实也是监管部门规范性行政的一个体现,这包括了监管层在检查、执法、处罚结果的公布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性。而整治银行违规涉企收费的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也将为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