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许恋恋 梁枭 赵云 每经编辑 董兴生
“腾讯老干妈诉讼事件”发生至今,“逗鹅冤”成了网络热词,虽然事情还存在诸多疑点,“一开始就透着古怪,却没人察觉”。不过,老干妈在某电商平台销量大增,这起“乌龙合作”的走向让人大跌眼镜。
腾讯“一言难尽”。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却注意到,一个隐秘又颇为离奇的赚钱“路子”,浮现在了警方通报里。
图片来源:贵州警方通报
根据警方通报,三名犯罪嫌疑人伪造老干妈印章与腾讯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腾讯公司在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再在网上倒卖,从而获益。有行业人士测算,事件涉及到的三人通过礼包码获利或可达百万级别。
游戏礼包码,即游戏兑换码倒卖,由来已久,玩家需求催生出这一市场。此外还有账号交易、道具交易等,都有灰色地带。在玩家眼里,在游戏中充值,属“千金难买心头好”。
每经记者近日对话多位资深游戏玩家,了解游戏礼包码背后的灰产。目前,游戏玩家为获得畅快游戏体验,“氪金”已从调侃变为常态。所谓“氪金”一般包括:“花钱买外观”、“花钱买时间”、“花钱买快感”。
事件
为礼包码骗腾讯1624万
隐秘的“游戏装备”引关注
因为玩家愿意氪金的心理,才让倒卖游戏礼包码有了获利空间。在此事件中,腾讯付出了努力,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被嘲笑“傻白甜”。这一事件暴露出的隐形灰产更是引人关注。
回顾当时#老干妈漂移火辣辣#话题,还是能看到腾讯推广老干妈的“卖力”。因为旧事重提,该话题阅读近2亿。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能让腾讯损失1642万元广告资源的游戏礼包码,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倒卖之后能赚多少钱?
据了解,网络游戏礼包码,又称激活码或兑换码,是指在游戏中兑换礼包的编号。玩家将获得的礼包码输入兑换系统,就能获得免费的礼包奖励。礼包码级别不同,能获得的奖励也不同,级别越高的礼包码,能获得的奖励就越丰厚。
2019年10月21日至27日活动期间的宣传海报显示,车手们完成相应任务即可获得“点券瓜分钥匙”,参与瓜分5亿点券活动。2019年10月25日至31日期间,车手们每日完成任意比赛,即可在结算时得到掉落的“老干妈礼盒”,打开礼盒可获得A车火线追击(永久)、888点券、1888科技点等奖励。10月25日至31日期间,玩家登录游戏即可领取老干妈合作专属套装-热辣风暴(7天)。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在游戏中,这样的联名活动十分常见。当时,因为老干妈一直宣称从不做广告,一出手就是和腾讯合作,也引起了热议,社交媒体更是被点燃。
在QQ商城中,QQ飞车游戏点券价格为:1000点券10元,100点券1元。这次老干妈活动礼包码价格折合下来大约是30元左右/个。但在游戏码贩子手里,点券价格降低。一款“128点券+1000金币+B车橘色风暴(B级车)”礼包码,网上看到的最低价为0.2元,也有的0.5元至0.99元不等。如果腾讯拿出5亿点券用于活动,根据腾讯商城的点券价格,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500万元。
有饭研究创始人王薇告诉每经记者,《QQ飞车》项目,以其推广费“1600万元”等级看,客户礼包可能在小几十万水平。粗略地折中以30万个、8元/个算的话,这批礼包码能卖240万元,按高价计算,则价值500万元。
有行业人士告诉每经记者,每当游戏有新活动,或者有新游戏,相关兑换码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热销。“兑换码最早的时候叫序列号,正版软件会要输入序列号,和激活码一个道理,以前游戏开测,一些激活码被炒得很高。”
简单举个例子,某游戏开测放出5000个激活码,由于游戏热度和玩家提前尝鲜心理,这些激活码可能会被炒到几百元/个。一位游戏玩家表示,假设300元/个,那么5000个激活码价格就是150万元。
玩家
95后、00后普遍玩手游
“千金难买心头好”
游戏是很多年轻人闲暇时的主要消遣方式。
“你等我把这局打完。”毎经记者在一家网吧见到玩家张艺玄时,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打在青轴机械键盘上,噼啪作响。
张艺玄玩的是一款名为Dota2的MOBA类竞技网游,这类游戏的典型代表就是英雄联盟和Dota2。对于他这样的普通玩家来说,玩竞技游戏,“for fun”还是第一位的。“Dota出来之后就开始接触这个游戏了,后来又出了Dota2,前前后后玩了十年了。”
张艺玄正在玩的Dota2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梁枭 摄
“Dota是竞技类游戏,玩起来还蛮累的。现在更愿意躺沙发上看看游戏直播。不过每年的‘小本子’还是会买的。”
张艺玄口中的“小本子”,是Dota2出品方Valve为众筹一年一度的国际邀请赛(TI)奖金,推出的虚拟“观赛指南”。买了“小本子”的玩家可以得到饰品等相应奖励,而Valve则将“小本子”收入的25%划入国际邀请赛(TI)奖金池。截至目前,TI已经举办了九届,成为全世界奖金最高的电竞赛事。
“Dota2里的‘饰品’,或者英雄联盟、CS:GO里的‘皮肤’,都是只改变游戏人物外观,不改变游戏属性的‘氪金’项目。”资深游戏玩家赵星对每经记者表示,以上这些游戏都是竞技类游戏,必须保证玩家之间的公平。
“有的竞技类游戏,比如王者荣耀,会推出一些属性稍高的付费皮肤和付费英雄,但付费项目的属性加成也比较克制,且真正的职业玩家也都会用同样有加成的项目。因此总的来说,玩家‘花钱买外观’并不会影响竞技类游戏的公平性。”
仅仅是为了好看,张艺玄花在Dota2“饰品”上的钱,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两、三千元了。“也不是为了显摆、装酷,就是喜欢这个游戏。就好比给自己的宠物买件好看的衣服,打扮一下。”张艺玄还表示,Dota2本身是免费的,“为了它今后发展得更好,花一点钱支持一下无可厚非”。
2019年ChinaJoy上魔兽世界站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与张艺玄年龄相仿的赵星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赵星接触的游戏种类比较多,包括Dota2、英雄联盟等MOBA游戏,CS:GO、彩虹6号、绝地求生等FPS射击游戏,以及魔兽世界等MMORPG游戏。他家境殷实,在游戏中的花费也比张艺玄多,光是其Dota2账号里的饰品库存价值就已过万。“工作之后,两点一线,游戏就成了打发闲暇时间最好的选择。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开黑’(即组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对于“花钱买外观”的玩家来说,“千金难买心头好”是他们“氪金”的最好诠释。“有的射击游戏里面,一把‘枪’卖二十几万,就是因为上面有条龙(的图案)。”
不同类型的游戏,玩家付费的侧重点不同。
赵星表示,通常来说,玩家愿意为道具“外观”付费的游戏,都有较高的游戏品质以及较为固定的玩家群体。“Dota2、CS:GO这类竞技游戏,除了重要的活动以及版本更新外,每月的月活人数不会有太大波动,用户粘性很高。这部分玩家就是游戏的核心受众。”赵星认为,这部分核心受众的年龄集中在25岁~35岁,他们有稳定工作和收入,也有较强的付费意愿。
除了赵星、张艺玄两位90后,记者还采访了一位95后玩家王远。他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现在95后、00后普遍都玩手游,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因为手游的社交属性更强,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因为还在上学,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王远的游戏消费也比较低,每个月花在游戏上的钱也就一、两百元。
诱惑
为爆款游戏充值千万
装备卖百万元也是常事
玩家除了为“情怀”付费外,赵星也认为,游戏厂商制定的销售策略很大程度上也会诱导玩家消费。
“Dota2、CS:GO里都有类似抽奖的‘开箱’活动,厂商会公布不同品质饰品、皮肤的‘中奖’概率。有的玩家就会痴迷于这个过程,买很多箱子来开。还有的游戏可能会推出所谓‘套装’或者‘系列’装备,促使玩家‘氪金’,将这些装备搜集成套。”
“同样10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分别花10块钱、1000块钱、1万块钱,游戏体验肯定不一样。”张艺玄回忆起他玩过的一款名为龙之谷的MMO网游时说,“比如同样等级的游戏角色,不花钱,你的‘战力’只有100,但是花了钱,你的战力可以达到120。这样一来,你应对更高等级的NPC,或者在玩家互相PK时,就会更加轻松。”
张艺玄还提到了游戏中的玩家组织——工会。“工会是玩家的依靠。在游戏中,不同的工会往往也会存在竞争,都想在PK时压倒对方。而想赢就要花钱。”
赵星表示,多数MMO网游的装备是破坏“平衡性”的,人民币玩家购买更高级的装备之后,属性上可以“碾压”非人民币玩家或者轻度人民币玩家。“一旦你拿到了一件高级装备,游戏就会在服务器的公屏上公告,‘XXX’达到了某项成就,你就会觉得很有面子。”张艺玄则补充说,他玩龙之谷总共投入了五千元左右。据他了解,游戏中他加入工会的“会长”,投入大约在十万元左右。
玩家对装备的喜爱,会从虚拟延伸到现实世界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董兴生 摄
赵星向记者透露,有的网络游戏甚至会专门为“土豪”玩家打造“私服”,一掷千金的“土豪”玩家在私服中往往会被“顶礼膜拜”。
“其实MMO网游所谓的装备都是虚拟道具,背后就是一串数字而已。对于厂商来说,除了运营维护之外,‘生产’虚拟道具几乎不需要边际成本。”MMO网游的核心玩法就是PK和社交,“这实际是一种‘养成’模式,需要不断地投入,最终达到某个目标,从而在游戏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稀有度、数值、精美度,都是游戏厂商在设计环节精心准备的诱饵,希望打中玩家在虚拟世界里“炫酷”“高排名”的心理。每经记者了解到,某爆款手游,大R的充值额甚至高达千万。这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虚拟物品卖出令人咋舌的价格。
过去20多年,游戏业的灰产已倒掉很多,比如苟延残喘的私服、代充,也比如逐渐正规化的代练、陪玩。“算下来老当益壮的,只有外挂和礼包/道具倒卖。”礼包码倒卖属于游戏道具倒卖里的一个分支,成本最低、需求最大。
图片来源:DOTA游戏联盟官方微博
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戏行业人士表示,礼包码的获取,不仅有团队用技术手段去刷,也存在从游戏厂商、合作方内部人员处获取礼包码资源,再转手倒卖的情况。本质上是绕开游戏行业已有的商业模式,用户薅羊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厂商服务。
玩家认为,礼包码本身不违法,“游戏发福利,都会发这样的码”,只是有些操作手段属于灰产,有些厂商为了避开渠道成本,兑换码就成了一种比较方便的获利手段。
当货源密不透风时,礼包码倒卖和外挂相比更为安全。每经记者了解发现,代练、账号交易、礼包码倒卖这几个暧昧领域,淘宝店家总数在20个以上。有淘宝店主表示,老店、大店在代练、账号交易、礼包码等方面的销售,月收入可近百万元,普通临时热度店也能靠某款热门游戏单月赚个大几万。
批发倒卖游戏礼包码是所有网络游戏都通用的另类赚钱方法。它“脱离了游戏内的经济体系,去贩卖游戏外的东西”,这与游戏圈里“古已有之”的RMT行为非常相似。
“RMT”,即Real-Money Trading,是指用现实世界的货币,来交换虚拟世界中的货币、物品(其本质上都是一串代码)。对于不愿意或无暇付出时间(俗称“肝”)的玩家群体而言,RMT行为无疑是在游戏内获取“成就感”“优越感”的效率之选。
这也是为什么游戏里的虚拟道具甚至是游戏账号屡屡卖出高价的原因。2010年,《电脑报》的玩家攻略鉴宝板块,展示了网游“DNF”(地下城与勇士)中一把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武器。
10年过后的如今,在被戏称为“理财游戏”的《梦幻西游》中,甚至不乏标价百万元的装备。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礼包码和纯粹的道具倒卖有所不同,“兑换码是B to C ,道具交易属于C to C,”有游戏行家表示,比如你在游戏里打了一个稀有装备,可以线下交易卖给游戏里的大哥,但道具产出率是固定的,如果出现大规模C to C交易,很容易破坏游戏平衡。
交易
游戏虚拟物品交易风险高
有人涉嫌诈骗被刑拘
每经记者了解到,业内已出现不少虚拟物品交易团队和交易平台。如外服工作室、代练工作室、打金工作室和盗号工作室等。近年来,游戏礼包码倒卖这门生意,也被纳入工作室的“业务范围”。
2018年1月,上海徐汇警方破获一起网民从游戏中非法套现案件。犯罪嫌疑人宁某发现游戏平台的身份验证存在漏洞,于是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借助网络“打码平台”生成的虚拟手机号注册了2万多个账户,领取游戏礼包兑换商业预付卡积分。宁某因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
相比灰产获利背后的法律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游戏虚拟物品交易为普通玩家带来的隐患。
一位卖过账号的游戏用户告诉每经记者,他曾有个游戏账号前后充值9万多元,但最后卖了几千块。账号交易存在诈骗风险,他曾被骗子吸引至假网站付款。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识别的骗术,但骗子就是利用玩家急于卖号的心理行骗。
目前的游戏账号交易市场,主要依赖三种交易方式:官方线上交易平台、第三方线上交易平台以及私下直接交易。不过如网易“藏宝阁”般的规范交易平台并不多,且会收取手续费,因此大多数游戏账号交易都会在第三方游戏账号交易平台进行,其中玩家比较认可的是“5173”“交易猫”“淘手游”等平台。5173一度曾要上市。
图片来源:藏宝阁网页截图
随着手游崛起,相关游戏的交易也越来越红。在各大交易平台“热门游戏”的类别下,游戏账号标价从1元到100万元不等。高价游戏账号主要集中在如《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穿越火线》《梦幻西游》等端游,以及《阴阳师》《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手游上。不难看出,其中角色扮演类游戏居多,且大多是腾讯、网易的人气游戏。
据淘手游数据,2020年3月,仅《王者荣耀》月交易额就达到1325万元,《王者荣耀》的账号平均交易单价为488元。但拿下榜首的是《梦幻诛仙》账号,单价7.5万。
日益增长的游戏市场,也让非官方游戏交易市场的弊端凸显。一些偶尔在网上进行游戏账号和装备买卖的玩家,很容易被骗子盯上。每经记者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发现,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
图片来源:龙之谷官方微博
为什么类似兑换码、账号交易等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即便暗藏风险,也不断有人尝试甚至受骗?
游戏玩家基数巨大是灰产江湖的基础。根据Newzoo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2023年全球游戏玩家将达30亿,玩家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今年全球游戏市场收益将达1593亿美元,到2023年将超过2000亿美元。“玩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是不会变的,也和其他行业是一样的。”上述游戏行业人士说。
记者手记丨重视电子游戏文化“带货”能力
电子游戏从来不只是消遣,它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沉迷网游荒废学业,为了获取游戏装备甚至不惜犯罪的新闻又不时见诸报端。事实上,公众对于游戏的误解在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以社交、PK为主要玩法的网络游戏,与以故事情节、视觉特效为主要卖点的单机视频游戏混为一谈。
游戏作为新时代的强势传播媒介,具备极强的文化传播能力。但显然,以社交、PK为主要玩法的网络游戏,扛不起“带货”的大旗。如今,中国的游戏产业已然发展成熟,制作高品质的单机视频游戏,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将大有裨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张艺玄、赵星、王远均为化名)
记者:许恋恋 梁枭 赵云
编辑:董兴生
视觉:刘阳
排版:董兴生 杨诗涵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