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着力将区域资源禀赋创新转化区域优势,抢滩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人才宜居宜业的环境,进一步吸引、留住人才、企业、项目等聚集,建设“中优”典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近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各个城市对自身营商环境的重塑。
5月28日,在成都举行2020年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集团投资的雪松西南总部项目落地成都成华区,并正式开建。这一重大项目,折射出的是投资方对成都市乃至成华区区域能级的看好,以及成华区营商环境的“软环境”对企业的保障。
成都市成华区
作为成都市主城区之一,成华区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不断精耕细作,持续发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19年新年开工第一天,继成都发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令后,成华区快速响应,出台“1+9”行动计划,开启国际化营商环境1.0建设。从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和功能区建设5个专题切入,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各项制度综合改革。
2020年上半年,成华区迈进国际化营商环境2.0建设,落实《成华区进一步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将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做到最优,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挖掘内生动力实现造血。
目前,成华区正在谋划国际化营商环境3.0升级,谋求营商环境建设“跨越式进步”。
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重要位置,成华区着力将区域资源禀赋创新转化区域优势,抢滩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人才宜居宜业的环境,进一步吸引、留住人才、企业、项目等聚集,建设“中优”典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华区政务服务中心
2020年第一季度,为保障疫情防控与政务服务顺畅运行,成华区采取“疫时审批”机制,推行“云审批”,编制梳理公开370项全程网上办、165项“容缺受理”和62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成华区推行“不见面”审批,整合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天府市民云、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等平台引导企业群众线上办理。
此外,成华区推行“蓉易办+代帮办”。设立代帮办专员和代帮办窗口,利用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多平台提供多渠道政策服务,推行“预约办”“邮寄办”等服务方式,甚至开辟一站式审批绿色通道;成华区各级部门积极对接企业和项目,将行政审批局服务关口前移。据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已为30余家企业办理审批手续,多渠道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审批服务。
为随时就近服务企业,成华区强化线上线下导办服务,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和周期,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将83项受众较广政务服务和审批事项,纳入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施一次认证举措,实现全网通办。
成华区网上办自助服务区
遵循成都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华区推动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纳入施工图联审,实行施工图审查无纸化申报和网上审查,推行按项目类别分梯度设置审批时限,推行政府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容缺承诺”,压缩时限,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围绕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和功能区建设5个专题,成华区在2019年实施“1+9”行动计划,即出台了《成华区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行动方案》,以及《成华区促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发展管理办法》《成华区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等优化营商环境配套文件,提高市场主体对区域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从1.0到2.0建设,成华区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推进。从企业开办注销、办理建筑许可和政务服务等指标,到关乎企业生产经营各要素,乃至成华区美丽宜居环境建设,成华区各个环节力求做到精细。
成都熊猫国际度假区·北湖公园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这是成都在建设营商环境上表达的态度。
为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办”,成华区在全市率先探索政务服务延伸至功能区、企业开办审批事项下沉至街道。比如,成华区成立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已于2019年10月建成投用。此举大幅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降低办事群众的办事成本,协同更多部门实现全域通办。
这仅是成华区为提供便企便民服务的一个场景。成华区已将便利化服务场景延伸至产业功能区,究其根本,产业功能区是企业、项目以及人才等要素的具体承载地。
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城市新型社区”发展理念,成华区统筹规划六大功能区,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现代产业。据透露,成华区还将在东郊记忆艺术区等功能区设置政务服务分中心。目前,东郊创艺Labs·产业驱动中心按计划推进建设,拟于7月份正式运营。
“政务服务密度和集中度更高,通过‘局区协同、服务前移、全程帮办、一站办齐’的方式,能够实现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各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成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表示。
延伸至街道、城市综合体这类场景细微末梢,成华区将智慧服务做足了文章。在二环路的万象城内,成华区率先打造了全省首个智慧警务服务驿站,实现政务、出入境、交管、户政等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构建 “一站式”集中便民服务体系、“5分钟便民生活圈”,切实方便辖区市民“家门口”办事。
成华区24h自助政务服务
成华对企业服务更是力求精细精准。设立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将企业开办精简整合为一个环节、一窗受理,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全面推行商事主体“容缺登记”模式,将所有登记事项纳入“容缺登记”制度,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最大限度的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成华区积极推广“营商通”“蓉易办”掌上服务平台、“一窗通”平台全程网上办理服务,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构建智慧政务服务,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成华区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审批体系,各个环节审批“控时限”。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平均总用时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还推出网上预约功能。
以为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为轴线,成华区编制“主题式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100%、一次办100%、马上办27.7%,就近办事项181项。
一项项措施都是成华区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降低办事成本,提升办事效率的“能力清单”。
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近年来,成华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据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成华区201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60亿元、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9.8%。
事实上,在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做好企业、人才服务上,成华动作频频。
好的营商环境通常能够因地制宜、一事一议地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成华区制定推广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实施容缺执法和守信激励;编制从轻处罚事项676项、减轻处罚事项81项和不予处罚事项清单74项;创新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在法制化建设方面,成华区成立诉非协同中心,组建涉企破产案件专业化审判团队,还创新开展“作风监督扫码评议”等数据联动工作,推进审慎智慧监管,助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企业、项目用“脚投票”,新经济发展活跃,创新创业不断汇集,是这个区域蓬勃发展的有力表现。据数据统计,成华区2019年审批服务事项综合提速35%以上,2019年为企业减税降费28.29亿元,新登记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增长831%。
成华区政务服务中心
注重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强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报送统计培训,还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知识产权有效转化等。据统计,2019年度,成华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19.08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35.53亿元。
探索人才协同发展新路径,成华区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聚集创新创业。2019年,举办极客公园2019中国科技商业峰会等56场“周周菁蓉汇”活动,新增新经济企业4329家,7家企业入选全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高新技术产值突破550亿元。深入实施成华英才计划,投用全市首个产业功能区人力资源服务站,率先建成37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累计落户“蓉漂”青年人才4.6万人。
除了人才、项目、信息等要素的加速汇集,新经济还需要新治理、新服务,成华区为此创新诸多金融服务举措。设立成华区产业投资基金及其子基金、各类专项基金,推动“产学研金”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区内优质企业和项目发展壮大。目前,20亿元规模成华区产业投资基金已投入运营,形成企业项目储备100个;2亿元规模成都沛坤菁蓉创业投资基金已投入运营。
2019年,成都成华区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2020年,站在千亿起点再出发,探寻区域经济更高发展路径。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局外人。”成华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公开表态,着力将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做优做精,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保障。对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对标发展和建设上,成华区持续提高效率、提升品质、做优品牌,挖掘内生动力,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娜/文)
东郊记忆艺术区·完美文创公园
(本组图片均由成都市成华区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