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广的时间坐标来看,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同样,对投资机构而言应对危机与未知的良策,不是愈加谨慎,而是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资,下注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创新。——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
每经记者 唐如钰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动荡与未知或许已是2020年创投圈的主基调。不过,对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而言,早期投资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今年是英诺天使基金(以下简称英诺)成立的第七年,日前在其七周年大会上,这位本土头部天使基金掌舵者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分享了这七年他做天使投资的变与不变。
李竹表示,目前处于非常态之中,资本市场波澜起伏。从更广的时间坐标来看,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同样,对投资机构而言应对危机与未知的良策,不是愈加谨慎,而是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资,下注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突发的疫情和海内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让整个创投圈都放缓了脚步,在您看来如此环境下,哪些赛道值得重点关注?
李竹:我们比较看好两大领域。
首先,是科技创新赛道。目前我们处于一个非常态的世界当中,“黑天鹅”、“灰犀牛”接踵而至。资本市场也波澜起伏。我们从更广的时间坐标来看,历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我们非常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科技的发展,这个红利期来源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科技创新将上升为下一个阶段的关键战略。
事实上,这次疫情中也有很多科技公司,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在危机中挖掘了新的市场。比如无人接触、智能制造等领域,都有创业公司在过去几个月获得了更多客户、发展壮大。
同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也给耕耘在科技领域的VC提供了更好的退出通道。我们判断,未来5~10年,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可能迎来一个发展的红利期。当下投资人面临的一些难题,将随着资本市场的打通迎刃而解。这也会促使更多的VC、PE关注科技创新。
其次就是大消费赛道。当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个领域仍有比较多的机会。比如,在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到电商直播带货的快速兴起。这一模式是通过网红主播带货影响消费群体,形式上与社群营销有相似之处,但其主播的影响力以及消费者的黏性均强于社群模式。一些头部主播正逐渐给品牌赋能,直播的成交量不断攀升,所以我们判断直播带货不会是短暂的一阵风,而是长期现象。此外,5G技术的落地也会更多地为直播赋能,加强大家的互动。所以大消费是值得去关注的,这里既有平台也有新品牌的机会。
这次疫情势必助推新产业、新科技快速发展。我们的应对之策,不是愈加谨慎,而是更有想象力地去投资,投资那些能够改变未来的创新。
NBD:风口是一方面,资本过剩、泡沫高企的领域同样需要警惕,您认为当下哪些行业资本追高的现象比较明显?
李竹:当下市场正处于一个转变、过渡的阶段。
可以看到,与过去一些“消费+商业模式”相关的领域存在投资过剩的现象。比如生鲜买菜领域,这一细分赛道“烧钱”非常厉害,以及随着一些巨头企业的入场,竞争愈发激烈。再比如,在人工智能的视觉应用赛道,尤其人脸识别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泡沫、估值不理智的问题。一些初创公司主张用旗下科学家作为估值标准,甚至在创立初期就要求公司估值近10亿。
当然,我认为未来所有的资本都会有更加理智的判断。再者,随着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行,靠政策寻租、靠泡沫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投资的红利将来自于认知、赋能、人脉。早期投资,靠的是认知,先相信、后看到。人无法挣到超出认知范围的钱,除非是靠运气。但靠运气挣的钱,往往会因实力不够亏掉。所以投资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NBD:2018年以来,“投资前移、深挖早期”成为VC圈的一大共识。与投资前移的VC相比,传统的天使投资机构存在哪些异同?
李竹:英诺的定位很明确,坚持做早期投资。但早期投资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对专业天使投资基金而言,早期基本属于A轮之前,重点偏向天使。但实际上,整个VC阶段的早期投资范畴就更广泛。这些年,像红杉、高瓴等基金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前移是为了不错过好的项目,在初期参与布局,而早期投资的收益对这类基金的回报有限,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之后轮次的追加,所以出发点和专业的早期投资机构不同。
事实上,整个VC阶段有很多优秀的投资机构。跟这些机构交流时,发现他们更多的投资还是比英诺靠后的。看到这个趋势,我们也决定不要去做全链条,而是深耕早期,后期阶段我们可以跟一些优秀的VC和CVC展开广泛友好的合作。
坚持深耕早期也是基于英诺的优势。首先,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早期投资生态,这是需要长时间积累完成的。做早期投资要么自己建立起一个生态,要么加入别人的。比如在项目资源方面,英诺投过的400多家企业,这些创始人的推荐是好项目的来源之一;英诺和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也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围绕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以及全国各地的英诺创新空间既是项目孵化基地也是投后服务场所。
NBD:资本寒冬的持续也在不断拉高基金的募资难度,近一年来LP的出资考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竹:年初,英诺成立了新一期的科技创新基金,募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LP对GP的要求已经是今非昔比——要求提高了很多。这也使我们意识到,投资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如,LP会更关心你的投资策略、退出策略,对DPI也有更高的要求。新环境下,我们也对投资策略做出了调整。
过去大家对于天使投资的认识是分散投资。但事实上,分散风险的做法相对来说个人天使采用的更多一些,机构天使可能会相反,会在一个项目上采用更加集中投资的策略。
现在英诺也采取的是重投重管的策略。比如,对投资企业的股权占比达10%~20%,这样将来退出也能有比较好的回报。当然,重投重管的“打法”也对投资团队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对赛道、创始人、企业后续的发展、转型等都有更好的判断。这样也便于考虑在之后在B轮、C轮进行一级市场退出,以及后续获得超额回报。
NBD:今年是英诺成立的第七年,过去七年里,作为天使投资人您的投资理念是否有明显变化?
李竹:应该说我们从过去基金的投资里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也是投资从分散到聚焦、从率性而为到专业谨慎的过程。
第一期基金的时候,我们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同个人投资者类似,决策比较简单,也比较率性而为,投的项目领域相对分散,或者说我们当时对每个行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实际上,第一期基金到现在有几倍的回报,我觉得中间还是有很多运气的成分。
第二期基金我们开始加强对行业研究,也重点投了一些科创项目,但项目仍然比较分散。
第三期基金有十几亿,规模比较大,投资项目也多。我们明显感觉到投委会工作量的增加,难以对每一个项目做到细致的判断和研究,所以第四期基金我们决定把消费和科技分开,用专业团队去研究具体的细分领域,形成了今天的投资方法。
应该说一路下来,到今天我们对机构化、平台化的天使有了一个真正的理解,对投资也更有敬畏之心。只有对行业规律又了更深的认识,内部建设、风控、投资抉择才会更专业、专注。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