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郑直
截至6月24日13:33,全球新冠肺炎确诊9239794例,死亡476945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6月23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第130场例行新闻发布会。补充通报6月21日确诊的2例病例情况:
其中据朝阳区疾控机构流调显示:病例2,男,47岁,住朝阳区小红门(地区)乡红寺村,服务人员,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过“饿了么”平台接单送餐。
这位外卖“小哥”的确诊,让一些人表示“不敢点外卖”了,但更多的网友看到了这位47岁外卖员的活动轨迹后心酸地刷屏,感叹生活不易...
每天工作14小时,平均接活50单
根据有关部门通报,这位外卖员住在朝阳区小红门乡红寺村,这个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城中村,到处可见低矮平房,虽然它距离城市的最中心只有11公里。
红寺村街景 截图来源:百度实景地图
他每天的送餐范围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
这方圆50平方公里的区域,在16410平方公里的首都,恐怕只是小小的一个像素。但对这位外卖员来说,每天要在这个方框中折返50次。
确诊外卖员每日接送餐范围 截图来源:百度地图
作为外卖小哥,47岁的他平均每天能跑50单。当然,很多外卖可以合并路线,节省不少时间。但一般来说,外卖员每天能送20-30单就已经很厉害了。
这位外卖小哥的常规工作时间是早7点到晚21点,每天工作14个小时属于超长待机了。但收工之后,他都会去趟首开福茂商场,接妻子回家。
网友心酸:在外奔波不易
确诊外卖小哥的情况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却有不少网友感到一丝丝心酸......
在@中国新闻网 的一项调查中,相比较“不敢点外卖了”等,感叹“生活不易”的网友数量,远超其他选项。
一名网友说道:
“翻了评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很温暖,努力奋斗的外卖小哥加油!”
饿了么:不会辞退
据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24日,记者从饿了么获悉,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7岁饿了么外卖配送员不会被辞退,之前并非带病上岗,患病期间公司给配备了特殊保障保险。
至于网友热议的“每天送50单太辛苦”,饿了么称,公司有智能调度系统,这是正常单量。
钟南山:今冬明春新冠疫情仍会存在
据广东台报道,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际时,预计新冠肺炎疫情仍不会消失,但不会像第一波疫情出现这么大的暴发。
“‘今冬明春’这个疫情不会消失,应该是持续都会有,或者是冬天到春天时候会增加,有这个可能,但我不认为它会像第一波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钟南山表示。
关于北京疫情,钟南山认为,这次在北京出现疫情的源头还不是那么明朗,但是比武汉要明朗得多。“很重要的一点,中国能做到追踪病人,中小学停课,大学暂时不复课,航班减少这类短期措施是需要的。就是采用很强硬的控制措施,让疫情不再发生。”
张文宏:北京疫情不代表第二波来临
不久之前,张文宏等10位医学相关领域专家做客上海浦江创新论坛。对于近期北京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张文宏称,这只是一次小范围的暴发,并不算是秋冬季的第二波。
他解释说,所谓的“第二波”一定要形成非常显著的波峰,有一段时间的蔓延再下来。“这次北京出现的疫情应该是一次比较突然的、小范围的暴发,但是暴发力度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 张文宏判断。
他称,中国整体“抗疫”情况在国际范围内是做的比较好的,将来中国任何地方出现散发病例,我们都有能力、有信心把它控制住。
李兰娟:北京疫情重症病例少
中国方法再次证明有效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6月20日线上召开的COVID-19免疫调节治疗高峰论坛上,李兰娟院士谈到了北京这次疫情重症病例少的原因,她强调,抗病毒治疗越早越好,早发现、早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
“在以往对H1N1患者的救治中,早一天抗病毒治疗可减少重症发生率12%,病死率下降13%。所以,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最重要的法宝。这次北京疫情筛查力度非常大,所以重症很少,中国控制疫情方法再一次证明是有效的。”李兰娟院士说。
王贵强:由于发现及时、救治及时
北京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非常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分析了北京这次疫情发病特点。
“由于发现及时、救治及时,这次北京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非常少,当时武汉重症和危重症加起来在20%左右。截止到6月19日,北京危重症有两例,重症11例,加在一起13例,这个比例不到10%,要远远低于最初武汉的数字,这和早期诊断有直接的关系。
最早时,武汉从发病到诊断需要9到10天,后来全国诊断只有一天的时候,武汉还需要6天,可以看出,诊断滞后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有些病人的病情就拖重了,因此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王贵强表示,及时氧疗、干预、对症支持,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这是非常明确的。目前,北京是比较乐观的状态,重症、危重症比率比较低,随之而来的病死率一定是低的。
编辑|郑直 杜恒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触电新闻、文汇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