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海专门出台《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两项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防控。
每经记者 朱玫洁 每经编辑 刘艳美
上海思南公馆夜市
图片来源:本组图片均由每经记者 朱玫洁 摄
6月的上海夏夜,周末夜市成为许多市民热衷的消遣之地。
6月6日晚,思南公馆夜市摩肩擦踵、灯火闪耀……当天,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活动将持续至本月底,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推出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夜上海LIVE秀等180余项特色活动。
不过,这种热闹景象在两周之后,迎来新的挑战。
北京市自6月11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连日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纷纷加码风险排查,针对人流聚集、生鲜市场等重点场所升级防控。6月16日,上海还专门出台《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两项措施,加强重点区域防控。
6月19日晚间,思南公馆夜市街区许多路口都备好了限流使用的护栏,护栏上张贴着《夜市等人员密集夜间经济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下称《指引》)全文和限流指引图。夜市上每走一段路,就能看见“白衬衫”,他们是思南公馆保安部人员。
夜市街区路口护栏上贴有《指引》全文及限流路线指引
“近期本市露天夜市人气很旺。”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说,市民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转变,相比室内封闭式空间,更愿意参与户外活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见,在《指引》发布后的第一个周末夜市,市民休闲氛围不减,但防护管理在细节之处已发生变化。
“现在对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增加了,限流人数也降低了。”思南公馆工作人员说,每隔一小时进行消毒(早上8点至晚上22点),夜市(思南公馆)人数也控制在2000人以内。如果超过这个人数,夜市街区将限流,对多个路口施行“准出不准入”,统一从一个路口进入。
上海思南公馆夜市路口备有限流护栏
走在夜市中,左右两边摊位里张贴着经营许可证明,案摊上放有免洗洗手液和酒精,卖小吃烧烤的摊主大多都戴上了手套……此次发布的《指引》中,针对场所消杀、人员体温检测和佩戴口罩等都有相关规定。
新的《指引》中还对食品种类进行了限制。在19日的夜市上,摊位上现在已没有此前曾贩卖的现开生食生蚝。“目前生食和易变质的食物不允许销售。”上述思南公馆工作人员介绍,以小龙虾举例,现场制作十三香小龙虾没有问题,但熟醉小龙虾这类放置时间长、容易变质的食品不能在夜市上销售。“什么食品能卖,什么不能卖,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该工作人员坦言,只要夜市开着,每天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都得过来巡查,从头走到尾,排查有安全风险的食物。
另外,目前思南公馆夜市在信息中心也设有疫情隔离点,配备消毒水、酒精、额温枪、立牌等。如果发现体温异常、咳嗽等症状的客人将带至隔离点进行观察。
不仅是夜市,作为市民最离不开的一大公共场所,农贸市场的防控也在收紧。
“前段时间没疫情的时候放松了一些,这两天又变严了。”6月18日,上海梅川路农贸市场摊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6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诸旖也强调了农贸市场防控的重要性。
“现在要测体温,前段时间都不用了,就这两天的事儿。”多位摊主透露,本周以来感觉“管得严了”。拿口罩来说,入夏后,随着天气炎热与上海疫情形势稳定,菜场摊主多有取下口罩营业。“现在白天管理人员来巡逻,看见有人没戴,都会要求戴上口罩。”一位摊主说,据她观察,这两天市场消毒频率也变高了,有时用消毒水擦,有时喷洒式消杀,大概平均2个小时就有人来清洁消毒,前段时间一般每隔3、4小时进行一次。
据了解,自年初疫情以来,该农贸市场就加强了对卫生环境的清洁力度,摊主普遍对卫生条件感到满意。
上海梅川路农贸市场
在本次出台的《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中,农贸市场的场所和人员管理等也是重点。方案提出,有关市场加强交易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定期消毒清洗制度。卫生健康部门加强交易场所和生鲜商品等主动监测;有关市场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人员登记、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措施,并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
同时,在食品安全方面,《方案》要求,海关等部门加强肉类、水产品等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现场,有肉类商铺将数张检验检疫证明等纸据叠放在柜台上,以备检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