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卓青 每经编辑 贾运可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会议指出,要进一步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数据来源:Wind、天风证券 邹利制图
专家:银行存在让利空间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今年1~5月,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下一步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一是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二是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去年经营情况上看,商业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99万亿元,尽管今年银行经营压力加大,但仍存在让利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五个月,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币贷款新增近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社融方面,前5个月新增17.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万亿元,增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增量的70%。
温彬分析指出,此次会议对信用规模进一步提出了增量要求。从前5月金融数据来看,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压力不大。下阶段,要继续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从量上满足融资主体的资金需求,化解融资难问题。
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
会议指出,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资金直达企业的政策工具和相关机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范金融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为保证信贷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央行近期新设两项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首先,日前央行会同多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自6月1日起,央行将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发放的,且期限不少于6个月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央行将按地方法人银行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期限为1年。
对此,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解释称:在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中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就是央行用4000亿元的资金,向地方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信用贷款的40%提供了零成本的资金。
另外,央行还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规定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明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同时,为充分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性,央行表示将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来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
对于央行新设立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温彬分析指出,这一方面能够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资金精准作用于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纾困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对地方中小银行形成激励,缓解其短期经营压力,更大力度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下阶段关键是政策的落地实施。此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要加大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确保不发生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