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税务部门创新提出 “三化建设”:以纳税服务的“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城市打造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添柴助力。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复工复产形势下,“地摊经济”成为热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聚焦于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地摊经济的“热闹”背后,许多人就将其视作“政策新红利”:变管理为服务,真正让“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上发挥重要作用。
以率先“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广受好评的成都为例,当地在灵活放开、给政策开了一道口子之外,还采取了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时越门经营、增设夜市等相对系统的政策。这些措施,正是柔性管理的体现、城市温度的彰显。
实际上,刚刚过去的2019年,成都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契机,在营商环境方面集中发力;成效已有所显现,2020年成都将再接再厉,目前当地已开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2.0版”。
税收服务,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个指标。在此节点,当地税务部门创新提出 “三化建设”:以纳税服务的“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城市打造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添柴助力。
所谓“三化建设”,简单来说,即纳税服务“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
看似简单的三个词,背后却能寻根溯源到纳税人最实际的需求,坚持的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无论是“我该办什么,怎么办,到何地办,不办有何风险”的基本服务需求,还是“我如何快捷、规范、受尊重办”的升级服务需求,纳税人实操中的痛点难点,在“三化建设”中得到了一一回应,这也随之解决了税务部门“如何做”问题。
具体而言,在“服务事项清单化”方面,成都税务将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渠道清单、便捷服务清单、信用管理清单等3大类15个服务事项清单。
就“办理事项标准化”,提供15大类202个涉税事项的标准办理流程,推出内外版《办税指南》,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受理”。
对于“内部管理规范化”,当地将推行人员或职能向大厅集中的“一窗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制定12项对外服务规范,6项对内管理制度,4项监督保障制度,4项业务统筹制度。
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天府新区发展区域内,被工信部纳入全国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布局。该园区现已建成德系标准化厂房约1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0余家,其中引进世界500强德国博世集团项目及其配套企业12家。
博世电动工具(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启明对“三化建设”带来的改变,已有亲身感受,“这里的税收营商环境非常好,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的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我们园区办税变得更轻松了。”
成都有104万户纳税人、910万缴费人。而成都税务的人力资源,实际只占到四川全省税务系统的16%,以“16%”的人服务了42%的管户、完成超过52%的税费收入。
以占比不多的人,服务数量日益庞大的纳税人,“改革交汇叠加、服务总量攀升、服务需求多元”,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来,许多地方的税务服务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要持续提高纳税人和缴费人满意度,更统一的标准、明确的渠道、对称的信息、规范的管理,成为必然的选择。
涉税中介机构经常帮助纳税人办理登记、注销、申领发票等业务,对纳税服务感受最为强烈。成都纳税服务“三化建设”,能否有效解决涉税高频业务办理难点,降低办税成本,也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前办理新办纳税人登记,要在登记、票种核定等窗口依次办理登记、票种核定、税控盘发行等业务,取号和等号的时间就占了大半部分;现在取一个号,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完毕,花费时间不过十分钟左右。”四川旭诚华邦财税咨询有限公司会计人员何中福对此深有体会。
资料显示,成都市纳税服务“三化建设”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扩大了最多跑一次清单、同城通办清单业务范围,进一步压缩办税时间,减轻办税负担;
聚焦纳税人满意度,创新推出存量房交易套餐、一般纳税人增值套餐、风险修正套餐等8个涉税业务套餐服务,实现多个事项一次性联办,减少纳税人往返跑;
聚焦政务服务“好差评”,监督保障制度涵盖督查检查、陪伴助跑、“好差评”、三方政务评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对接政务服务监督评价机制的最新要求,强化了执行保障。
而在涉及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中,《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也将“压缩纳税时间”作为重要举措。
今年4月,成都全市办税服务厅平均等候时间2分钟,同比减少6.7分钟;平均办理时间4.7分钟,同比减少5.3分钟;涉税业务“非接触式”办税比重为83%。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