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百强房企5月销售规模回正 前5个月“碧恒万”卖房超800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02 00:08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正如市场人士年初所判断的,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随着消费反弹逐渐被拉平。

    5月31日晚间,中指研究院、克而瑞、亿翰智库等专业机构纷纷发布今年前5月房企销售业绩榜。其中,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1~5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TOP100榜单》显示,5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规模同比回正,实现稳步增长。

    榜单显示,前5月销售额破百亿元的房企增至78家,但较2019年仍减少了17家,百强房企销售规模同比下降8.6%。而排在前三位的碧桂园、恒大和万科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前5月合计销售额超过8000亿元。

    亿翰智库认为,随着疫情冲击的消化和需求的有序释放,房企销保门槛值将回归正向增长。克而瑞则表示,而在供应放量的作用下,预计6月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热度,成交也将继续回升。

    TOP10销售均值降5.9%

    今年前5月,TOP3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销售额均超过2000亿元,均值达2702.9亿元;保利、融创和中海均破千亿元。此外,销售规模500亿~1000亿元、100亿~500亿元、50亿~1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13家、59家和22家。

    不过,今年前5月房企销售额TOP100的门槛为74亿元,较2019年92.2亿元下降19.7%。

    各阵营房企销售及同比来看,今年前5月,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558.4亿元,同比下降5.9%;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502.9亿元,同比均值下降2.7%;TOP31~50企业、TOP51~100房企的销售额均值分别为274.9亿元和115.5亿元,其中TOP30~50房企同比均值上升2.1%,TOP51~100房企同比均值下降16.6%。

    展望未来,克而瑞认为,随着半年度业绩冲刺季的到来,房企必将加快供货节奏,供应有望放量增长,甚至创年内新高。亿翰智库预计,随着疫情冲击的消化和需求的有序释放,不久之后,门槛值将回归正向增长。对于房企而言,集中性需求释放期或者说集中抢收期在逐步淡化,只要有机会实现项目去化,任何时机都是抓去化、快抢跑的最佳时间点。

    5月销售额增超三成

    5月单月来看,TOP100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均值为31.5%,其中TOP10房企环比增长率均值为9.0%,其他各阵营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均值分别为28.7%、41.6%和33.1%。

    中指研究院认为,今年前5月,房企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适度加大营销力度、战略合作等策略,保持了销售业绩的平稳发展。在调控政策力度不减、资金监管从严从紧的背景下,房企紧抓市场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模式加大销售力度,借助战略合作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未来业绩释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城市看,5月,克而瑞重点监控的28个重点监测城市成交持续复苏,环比增长19%,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至2%,近半城市同比转正。具体而言,一线城市仅深圳环比下降,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交持续提升;二三线城市成交环比继续回升,同比基本持平,近半二三线城市成交恢复至疫前,同环比皆实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逐步恢复,多个房企开始试水“明星+直播+卖房”的创新营销模式。如复地与薇娅跨界合作,首秀获得逾1900万人次观看;中骏在抖音举行中骏云景台发布活动;碧桂园在5·5直播购房节中进行多城市项目覆盖宣传,叠加较大的优惠力度,实现800万次观看。

    5月融资总额下降四成

    中指院数据显示,5月单月房企海外债、信用债和资产证券化渠道融资总额为729.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环比下降40.3%。其中,境外融资渠道经历4月份零发行后开始恢复,融资金额167.6亿元。

    但累计数据仍然同比普遍下滑:1~5月,房企海外债、信用债以及资产证券化融资总额为6104.4亿元,同比下滑7.8%。其中,海外债融资2068.9亿元,同比下滑5.8%;信用债融资2893.6亿元,同比增5.1%;资产证券化发行1141.9亿,同比下滑31.6%。

    房企融资成本总体略降,1~5月,信用债平均利率4.28%,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海外债平均融资成本8.07%,较去年下降0.7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海外债平均融资成本仅为6.33%。以碧桂园为例,其成功发行总额5.44亿美元为期5年的海外优先票据,票面利率仅为5.4%。

    中指研究院认为,相比4月,5月海外债融资渠道有好转迹象,但信用债和资产证券化都有明显萎缩。在国际贸易争端形势再趋严峻及国内经济仍面临不小压力的外部环境下,房企仍需密切关注资金流安全,通过增加销售回款、融资来源以“开源”,通过控制费用、提高经营效率来“节流”,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大亚圣象董事长陈晓龙突然去世 曾与兄长争夺控制权

    下一篇

    皖通科技与控股股东内斗近3月 肢体冲突后迎来实控权决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