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行业研究员 张宝莲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未来各行业如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如何先发制人,抢占先机?靠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多媒体数字化、能源数字化……物理世界万物互联,依靠数字的纽带,长期趋势定了!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对话活动“董秘一席谈”栏目特别推出“畅言新基建”专题,本期“董秘一席谈”活动邀请到26家上市公司董秘,让我们一起聆听董秘声音,共同逐浪新基建。
新基建启动,意在抓住疫后提振经济机遇,疫情期间上市公司动用各项技术手段抗疫,再到各行各业依靠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技术振兴经济,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产业信息化发展,推动万物互联。
疫情中的“数字抗疫”,得益于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未来各行业防疫工作,依然需要借力数字化。赛为智能董秘陈欣宇表示,疫情期间,赛为智能针对特殊时期应急需求,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立体平台。平台将无人机消杀、疫情宣传、机器人巡检、人脸识别测温、人员管控、联防联动、数据挖掘分析等融合应用,有效提升基层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防控工作难度和强度。
除了防疫外,智能制造也离不开数字化。采访中,鼎捷软件董秘张苑逸提到,疫情客观上加速了企业客户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转型。要抓好新基建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运用“智能+”战略,解决企业客户管理痛点,持续把资源投入工业互联网应用。在这方面,鼎捷软件此前已经部署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APP的创新方法与运营模式,加快工业APP的研发与部署,并荣获“2019行业最佳工业互联网方案应用奖”等殊荣。此外,在开展管理软件业务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及云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梦网集团在物联网、5G上密切布局。梦网开发的物联云是专门面对物联网通信构建的智慧公有云。通过物联云,帮助企业系统、设备与其客户之间形成一个更强大的联接能力。关于5G发展,梦网集团董秘朱雯雯十分看好5G业务成长前景。她表示,从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角度来看,由于5G消息服务会比传统短信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因此更加考验公司的研发能力、市场能力和服务能力,这对于梦网而言是有利的。梦网从2018年开始布局5G消息,时至今日,5G消息产品已经在数十个行业实现落地。朱雯雯表示,这将为梦网在新一轮创新周期中赢得市场先机。
机器人董秘赵立国认为,新基建将给企业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目标协同性,有利于实现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通威股份经营光伏新能源产品例如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属于新能源范畴。在数字化服务企业行业的道路上,通威股份用的是“生态+科技”。董秘严轲介绍道,通威新建高纯晶硅项目,推动智能园区建设,运用机器人、智能安全帽、智能监控、智能钥匙、5G数据传输、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型工厂,解决一线巡检难题、实现智能巡检。增强市场竞争力。
新基建到底要怎么建?作为经济新引擎,未来,数字飞向千万家企业,从根上,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重塑价值。
这不得不提梦网集团。梦网集团的IM云核心系列产品包括了5G消息。5G消息的形式上,集成了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短链、二维码等等,按照5G消息的发展,梦网集团制定了银行、证券、基金、汽车、美妆、服饰、餐饮、影视、旅游、航空、游戏等多类型行业应用场景,帮助各行业用户营销和客户服务。
董秘朱雯雯表示:“2019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发送量突破一万亿,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流量入口。作为服务商,可以利用这个万亿流量入口,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消息服务。”
除了5G消息,云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发展基础。数据港主营业务为云数据中心定制及托管业务,董秘林丽霞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数据中心不断向着大型化、集约化发展,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IDC)应用场景逐渐稳定,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大势明显,IDC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趋势;随着国内云计算、5G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客户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9年末,数据港累计在运营数据中心17个,IT负载合计约141兆瓦,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07%,折算成5千瓦标准机柜约28200个。同时,随着公司国内重点区域战略布局的逐步实施,业务已基本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区域。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
鼎捷软件主要经营企业级软件服务,把“创造客户数字价值”当作企业使命,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鼎捷软件的管理软件在我国智能制造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为14.7%,位居国产软件第一位。鼎捷软件董秘张苑逸表示,未来,鼎捷软件将坚持“智能+”整体战略方向,推动“一线(数字运营)、三环(数据相连)、互联(智能互联)”的实践路径,聚焦行业经营。
在风语筑董秘茹建敏看来,当下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开始深挖企业内核、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司文化与凝聚力。风语筑主营高科技数字展陈业务,其产品呈现结合运用了5G+VR、AR、裸眼3D、全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媒体高科技展示交互技术,帮助各类主题空间、城市艺术、文创展览、餐饮行业、新零售提升品牌形象、行业影响力,助力新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制造高科技上市企业,机器人的服务面向全球客户。数字化转型,力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通数据端到应用端的通道,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董秘赵立国表示,公司致力于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用户量身打造完整的数字化工厂系统解决方案,对用户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推动用户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拓斯达董秘全衡表示,工业互联网在智能硬件设备领域,可以实现工业制造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工业设备交易和维保服务,给买卖双方提供设备管理系统服务,通过产业数据的沉淀和应用,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匹配,为工业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运营服务,助力工业企业的轻量化发展。
威胜信息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电力物联网的企业之一,电力物联网经验丰富,在如何推动建设新基建的问题上,威胜信息有着成熟经验。董秘钟喜玉表示,威胜信息是行业内少数同时具备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垂直应用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引领国内电力物联网通信网关技术标准,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在新基建的市场机会下,未来将紧密围绕物联网框架进行业务布局,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优势,不断拓宽产品系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连接需求,将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普及到每一个物联网终端和应用,支持与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参与建设新基建,前途充满希望,也意味着进入更加高端的竞争,同高段位玩家匹配竞赛。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会面临哪些需求?
创意信息董秘王晓伟提到发展中的两个困难。首先,新基建领域技术开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研发失败风险大,目前还缺乏合理的试错机制;其次,新基建政府项目对民营企业准入条件高,参与难度大,期望给予民企准入竞争机会。比如:加大基于“新基建”创新应用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扶持项目范围,增加项目扶持资金额度;配套相应的产业政策,尽快出台“新基建”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及法律法规等;引导金融为民营企业赋能,配套专门基金或低息银行资金给有能力的民企参与新基建建设中。
赛意信息董秘柳子恒将关注点聚焦在行业标准以及融资需求上。首先,现代工业是大规模的采用机器和机器系统生产连续化、均衡化和自动化,工业从设计、生产到服务整个环节的联通,实际靠的是数字化控制和网络协同,这当中是IT和OT的不断融合。然而,支撑IT和OT的网络协议是不一样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政府或者行业牵头,构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其次,新事物的推动大多是探索过程,伴随投入和试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能否作为红娘,牵头组织产品解决方案商和龙头企业一起共创,构建更多成熟的5G工业应用场景的应用。”赛意信息董秘柳子恒说道。
风语筑董秘茹建敏将目光投向了资金与人才培养。新基建带来新机遇,也意味着新挑战随之而来。新行业的布局将对公司自身资金保障、员工能力要求以及人才梯队建设提出更高的需求。
机器人董秘赵立国也认可人才的重要性。他表示,要抓住这一轮换道超车的机遇,投资于基础研发。
“首先,‘新基建’都是高技术领域,所以人才尤为重要,尤其是人才的引进培养,帮助企业、科研院所在全球引进人才或设立研发机构、并购优质企业,以加快技术追赶。”赵立国如此说道,“其次,可以重点补贴工业软件研发、半导体装备等产业短板,做好推动企业数字化的政策引导。”
立昂技术董秘周路也把重点放在资金与研发上。他表示,数据中心服务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技术的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行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数据中心服务、通信网络技术服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性能优良的主机、数据存储设备以及视频监控设备等高价值软硬件设施。除了在软硬件和带宽资源方面的投入外,公司还需要在研发团队和市场营销方面持续投入。因此要求公司自身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以满足项目建设和业务运营的资金需求。
威胜信息董秘钟喜玉说,对企业来说,新基建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新基建投资与建设的模式仍需要探索,这是可持续发展,需要极具准确性和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希望在整体发展规划、精准定位、技术、资金来源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指导,从而推动新基建整体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拓斯达董秘全衡认为,新基建的研发和投入,是持续性的,同时也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加入团队共同发展。在发展新基建过程中,期盼可以得到从资金税收支持、人才配套服务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