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应尽快建设“国家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实现网络化自动化直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6 23:42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都将目光聚焦在疫情防控方面。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进行了专访。

    在程京看来,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国家应该迅速建设卫生防疫盾牌——“国家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而这也是他今年两会准备提交的议案之一。

    作为疫情科研攻关的核心人员,程京带领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就研发出“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2月22日深夜,该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并迅速应用到疫情防控前线。

    事实上,这已经是程京带领团队二战疫情了。2003年“非典”期间,程京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张专门用于SARS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免费为北京43所“非典”定点医院检测病患样本。

    科研攻关要适应常态防控

    NBD:在这次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中,高校联合相关企业开发了一系列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产品,并投入临床使用。您认为高校联合企业在开展科研攻关方面有哪些优势?

    程京:医疗器械行业有其特殊性,高校要单独开发一个产品可能性较小,因为需要联合医院做临床验证,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生产环境下去做批量生产等,这些让高校做可行性不高。但是高校在科研方面总是走在最前沿,所以一个产品,其推出速度快慢、质量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或研究院所的水平。而企业侧重于做产品,有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只有前沿科技和工程转化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派得上用场。本次疫情攻关项目中,大家各自发挥了专长,把优势力量集中起来,才能快速反应,研发出抗疫一线急需的产品。

    NBD:现在提出要提升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推进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的研发。下一步我们在应对常态化防控上有哪些研发计划?

    程京:在防控的不同阶段一直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我们的芯片获批投入使用之后,各种需求反馈、从国家层面下达的任务不断传来,需要我们不断去做相关的研发。

    比如针对现在“外防输入”的情况,除了航空口岸,很多人通过陆地口岸步行就入境了,这些陆地口岸很多很偏僻,医疗环境比较差,没有核酸检测能力。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迅速研发在普通环境下就可以操作的核酸检测?能不能开发“样本入、结果出”的封闭式检测产品?要保障前端采样人员不被感染,能不能开发取样机器人?有一系列工作要做。

    再比如前段时间黑龙江与俄罗斯交界的口岸持续有人员入境,但是那里处于中国最北端,气候非常寒冷,这种气候条件下如何检测?能不能研发车载式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车载式灵活机动,配备恒温系统。如社区有群体性疫情,可以直接把车开到社区,从而大大降低群众就医过程中带来的传播风险。这又涉及车要如何改装的问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之前我们获批的芯片还是半自动的,采样处理需专业人员操作,要1.5小时出结果。在“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新背景下,我们最新研发的全集成封闭式新冠病毒检测芯片,50分钟以内就能完成全自动检测,而且灵敏度更高。最近,这一全集成封闭式核酸快速检测芯片实验室系统已经被批准为国家应急项目,即将进入药监局应急审批流程。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本身还在不断变异,如果它的基因序列有的关键点发生变异,核酸检测可能就测不准了。所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就科研而言,无论是对病毒的科学认知还是应对疫情的各种工程技术、产品研发,包括临床救治指南、各方面经验的总结都会进入常态化。

    NBD:您提到的全集成封闭式芯片会不会成本非常高?投入产出能否成正比?

    程京:这确实是大家普遍的直觉,一听芯片就觉得应该很贵,尤其是一次性芯片。其实生物芯片跟手机、电脑里用的电子芯片不一样,它只能用一次,所以它是一个耗材,这样我们就要控制它的成本。我们中国的研发人员非常智慧,用了很多精巧的技术手段,严格进行物料控制等,所以能够维持比较低的成本。

    应建立重大疫情监控天网

    NBD:与2003年“非典”相比,您认为我们在这次疫情的应对上有哪些进步?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哪些短板?应如何改进?

    程京:应该看到,此次暴露出我国重大疫情信息报送系统还存在短板,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最快时间内获得一手的准确信息来指导决策。

    为此,国家应该迅速构建疫情自动监控报告体系,通过新型病原体检测技术与5G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疫情监控直报系统。保证“两个一”,即:第一手数据联网、第一时间上报,让政府决策层随时掌握疫情的发展状况直至疫情结束,形成不留死角的智慧疫情监控“天网”。

    这样,面对重大疫情时,国家才能从容不迫地采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

    NBD:这个“天网”系统的建设已经到哪一阶段了?

    程京:目前,已经针对北京、西安、成都三个城市,做了一个可工作、可示范的小型局域网,如果有需要,很快就可以使用。如果局域网试点效果好,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可以建立,然后连点成片,整个中国可以全域覆盖。

    持续关注大健康“治未病”

    NBD:我们关注到您往年的议案中多次强调“治未病”,以及做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您如何评价中医在这次疫情中的作用?

    程京:中医“治未病”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调理来调节免疫。一是对身体的治疗,比如按摩、艾灸、足浴等;二是对情绪的调理,这在中医里是非常独特的情志调理。这次抗疫,中医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对情绪的调理很有效,比如方舱医院里做八段锦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情志调理的手段。

    所以有中医院士讲,这次抗疫是中医人最自豪的一次成建制的独立作战,在武汉有一些方舱医院是直接交给中医接管的。而且这次90%以上的病人接受了中药治疗,凡是接受了中医治疗的轻症病人无一例转化为重症和危重症,这是非常好的事。

    NBD:您今年计划提出哪些议案,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程京:今年初步考虑就是上述两个建议,一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及时组建“重大疫情智慧监控天网”;另外一个是继续呼吁关于大健康“治未病”的建议。主要是通过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结合,让传统医学守正创新之后发扬光大。

    以糖尿病筛查为例,我们得出的卫生经济学指标是1:25.67。也就是说,假如主动做糖尿病筛查需要花1元钱,如果等患上糖尿病再去救治,就需要花25.67元。而糖尿病基本上是终身药物依赖,严重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目前,国家公布的糖尿病人数据来自医院,医院的数据是被动数据,也就是出现问题后才发现是糖尿病。我们做完10万人社区筛查后发现,得了糖尿病却不知情的患病人数高于就诊的患病人数,另外糖前病人的数量多于国家公布的糖尿病人数量。像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主动去做筛查,才能够提早发现、提前干预,否则到时再发现、救治,成本很高,社会、政府尤其是家庭面对的压力会很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目了然

    下一篇

    中国即将迈入“民法典时代”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