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新津加快探索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4 22:52

    每经记者 余蕊均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下一阶段要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时还要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成渝地区县一级政府来说,既有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更有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

    作为四川幅员面积最小的县,位于成都“南拓”区域的新津一直有一个“大梦想”——为乡村导入城市的“聪明钱”,让聪明的“脑袋”支撑乡村发展,使乡村不仅有形态,更有生态,有新的工作机会和商业机会,这种方式若能复制推广,便可以使得全中国的乡村振兴起来。

    为此,两年来,新津在中国天府农博园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着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具有“六次产业”特征的新经济产业。其最新的构想是,搭建数字农博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打破时空界限,继续放大农博园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公园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形态、功能重塑过程中,新津的城市价值也被进一步放大。

    这座曾因民营经济而闻名的小城,希望通过“打造最适合工作生活的创新社区、塑造最适合场景创新的城市底座、营造最适合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呈现最彰显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天府农博主展馆效果图

    数字赋能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自1983年成为成都市辖县以来,新津不断生长: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7亿元、同比增长8.6%,连续6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之列,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成绩加持之下,新津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特别是2017年8月,作为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落户,新津肩负起引领带动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农博园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新津的设想,今年要以要素集聚和链环建设为重点,以科创空间和产业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整体成势,加快把农博园打造成为公园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与此同时,继此前打造“共享农庄”盘活闲置农宅资源后,新津眼下正在搭建一个数字农博平台。

    “假以时日,天府农博园会把全国农产品的供应链都打通,那么整个平台就是一个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选品中心,并且有大数据的支持,哪个东西性价比高、哪个有特色,数据一跑就知道。”农博园负责人表示。

    项目负责人表示,线上平台旨在打破传统办会办展模式下对人、企业、货的限制,进一步放大农博园的承载能力。“这个数字平台做起来以后,我们还会面向全国征集公益形象大使,为全川、甚至全国的农民带货,这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新津的理解中,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需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一起探索、一起迭代”,形成真正有商业逻辑的模式。这其中,用新津县委书记唐华的话说,要搭建平台帮助投身乡村的企业“把农民的事情搞明白”,把乡村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从而让项目的对接、落地变得更容易。换句话说,就是要推动形成“新乡村产业生态”。

    补齐“拼图”促进全域产城融合

    当然,新津不只有乡村,新津探索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更不止于农博园。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今年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这无疑坚定了新津推进全域产城融合的决心与信心。

    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例,作为曾经的四川新津工业园,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这片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不再是千城一面的标准厂房,取而代之的是天府创智湾、天府希望智谷等科创空间,天府明珠公园、民营经济博物馆等共享交互场景,以及成都外国语实验学校、人才公寓等功能配套。

    新津的希望是,打造一个“人城产”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用脚投票”。从数据上看,效果颇为明显——自2018年以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2万名,同时还聚集了近40户智能硬件企业、近60户智能装备企业、近50户绿色食品企业。

    事实上,在新津的发展语境下,“公园城市的理念”无处不在,这座距离成都市区仅28公里的小城,迫切希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竞争力,拉近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增进经济联系。

    去年底,成都地铁10号二期开通,新津正式迈入地铁时代。除外界肉眼可见的利好外,新津还借此契机,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天府农博园、梨花溪文化旅游区的基础上,谋划了“第四功能区”(天府新商旅经济区),以补齐最后一块城市“拼图”,形成产业功能区全域覆盖的新格局。

    一个进展是,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成都新津站“TOD+5G”公园城市社区示范项目已于3月23日开工。

    按照规划,该项目将采用“物理+数字”双开发模式,以“空间载体+数字赋能”提升城市智慧能级,通过应用场景植入,为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提供发展土壤,引导上下游企业聚集,导入新经济产业人群,从而将地铁沿线周边打造成为人口高度聚集、经济高度密集、运转智能高效的城市精明增长轴线。

    建“智慧大脑”提升治理能力

    为了提升对“人”的吸引力,新津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中创新性地提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规划建设公园社区”。

    新津县委书记唐华解释说,公园社区首先是社区,服务老百姓,而产业功能区是经济区,以企业为中心,“以功能区为载体打造产业公园社区,就是说这个社区不仅to C,面向自然人,也to B,面向法人。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人城产有机复合到一起。”

    但另一方面,人口越是集聚,城市就越复杂多元,对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津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并率先做出了探索。

    比如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新津的策略是,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打造公园城市智慧服务场景——组建1个县级智慧治理中心及数字经济中心、4个产业功能区智慧服务分中心和N个社区智慧服务末梢单元——形成“1个全域级+4个功能区级+N个社区级”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15分钟生活公共服务圈”。

    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应用”公园城市数字底座,链接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和天府市民云服务平台,新津将70项法人事项、202项自然人事项下沉,推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跨区域通办,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群众办事就在家门口。

    这套智慧服务体系不仅让新津“更有智慧”,还收获了额外的“橄榄枝”。据了解,杭州市西湖区将与新津建立合作关系,支持新津开“数字县域”试点建设,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的整合分析能力,探索数字化时代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新模式、新范式。

    新津还希望,这次合作能衍生出更大的价值——在试点示范过程中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进数字开发建设的标准导则,为公园城市“物理+数字”双开发建设模式探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对话绿地西南掌门人孙志文:“成”风而来“渝”时俱进

    下一篇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付嘉康:川渝自贸区合作重在政策协同 尝试构建“特殊经济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