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言论带来警示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企业更需坚定推进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3 09:29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是当下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言论,都在警示我们:单纯依靠速度、规模、成本取胜的发展模式已不能为继,必须要发扬企业家精神,更加坚定地推进创新的落地。

    每经记者 陈晴    每经编辑 陈俊杰    

    82c32734.jpe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h31glBGS7ftgq22rvvhgs5icIPw%3D

    相关公司:华工科技(000988,SZ)

    市值202.7亿元(截至5月22日)

    核心竞争力完善的供应链连续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服务客户多为各个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汇聚了行业内最顶级的技术专家队伍。

    机构眼中的公司引入上下游核心投资者,打通激光产业链资源;产能恢复良好,光模块核心供应商受益5G新基建。

    4864f614.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AHQUgy5V2nQw4PwweCBER40BhIc%3D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的时间是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从两会召开前的满满日程中挤出来的这一周密集的会议,包括人力资源会议,募投项目会议等,都要赶在去北京(参加两会)之前开完。

    虽然日程满满,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企业家的马新强还是精心准备了“关于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三份建议。

    对于华工科技来说,今年是有些特殊的一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地处疫情中心地区武汉,公司难免受到影响。

    “华工科技是家典型的to B企业,公司的技术与产品属于工业制造领域的基础装备和关键产品,不被大众所熟知。马新强说,但是通过在激光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领域不懈的创新追求,华工科技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我们是企业升级背后的隐形力量。”

    马新强表示,后疫情时期,对湖北省内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商务交流不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当前武汉市政府要求全面核酸检测,是很了不起的做法。希望通过专家呼吁、媒体宣传、领导代言等方式,塑造“安心湖北”良好形象。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谈后疫情时期:商务交流不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d5095424.jpe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z%2FlHduT4g%2FRybs56lY%2F5VTSbqVU%3D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企业供图

    NBD: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今年一季度华工科技出现净利润亏损,从市场订单和产能恢复等角度来看,请问目前公司业务恢复情况如何?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未结束,而公司也布局有海外业务,请问目前受到的影响如何,公司又有哪些打算或应对举措?

    马新强从2月上旬开始,华工科技核心业务经政府批复后分类分批推进复工复产,3月20日实现全面复工复产,4月初产能恢复,现在是满工超产状态,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30%,恢复情况良好。

    公司海外业务销售占比不高,但近几年基本保持着40%左右的增长,今年因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除光通信业务外,其他业务的市场开拓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不管怎样,华工科技拓展海外市场的决心不变,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网络营销投入,推进营销人才本土化,我们最近就扩充了光通信产品的海外营销团队,抓住数据中心建设的“黄金期”,为业务发展带来更多增量。

    df7c2311.gif?Expires=190572692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WMUaVZILWP8v2UGWe%2BLwO4fZag%3D

    NBD:公司位于疫情中心地区武汉,后疫情时期,您认为湖北企业发展仍面临哪些问题或者困难,以及您有哪些建议?

    马新强后疫情时期,对于湖北省内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商务交流不畅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农产品交易、服务型贸易不同,工业品销售周期长,要经过送样、审厂、商务研判等冗长流程才能确定合作关系,疫情期间因交通限制使得商务交流受阻,城市解封后,客户不敢来,部分湖北省内员工出去被贴“特殊标签”。

    我们公司到现在为止,除了华为,没有一家外地企业来过。我们的员工外出开拓市场前,核酸、血清检测一切正常,出行仍然被“加码”。客户不敢来,湖北省内员工出去受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开拓,新订单的获得。

    从政府这个层面,首先,着力塑造湖北全新形象,让客商放心过来,我们安心出去。现在武汉市政府要求全面核酸检测,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同时也希望通过专家呼吁、媒体宣传、领导代言等方式,塑造“安心湖北”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也希望开通部分省份客商专机、专列,促进外地知名客商来鄂商务交流,在机场、高铁站安排绿色便捷通道。在各市、各区宾馆中按照不同档次标准,挑选数家宾馆作为客商入住的指定宾馆,并协调宾馆方面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同时确保外地客商绝对安全。

    NBD: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您提出关于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的建议。从区域角度来看,您为何提出在长江经济带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

    马新强这些年长江经济带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领域展开了不少合作。我想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多维度的,即有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产出、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需求等。经济带各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医疗等社会供给领域的不平衡。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一衣带水,为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数,提高医疗体系效率和质量,为区域共治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基于此,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谈企业创新:依靠规模、成本的模式不能为继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NBD:关注到您此次提出的三份建议中,有一份“关于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议”。请问您认为从制度上应该如何去激励科技创新,而企业又该从哪些方面推进技术创新?

    马新强:我想作为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心无旁骛地做好创新,坚持以价值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我国不少企业都是在政策的红利中成长的。国家采用各种政策保护、推动产业是应该的,各国都有相关的政策,但到一定程度不改变就会有严重的弊端。依靠政策保护和红利生存的企业不断壮大,那么它就不思进取,不会想着怎么创新,而是想得到的保护、支持越来越多才好

    同时,这么多年以来,为快速占领市场,获得经济回报,不少科技企业都绕开了投入大、风险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要么模仿,要么停留在做组装集成,求的是规模和收入。

    a2bfc74a.jpeg?Expires=190572692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yUek0WSHbmBW%2ByUxhsFqmvpa%2Bg%3D

    无论是中美贸易摩擦还是当下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言论,都在警示我们单纯依靠速度、规模、成本取胜的发展模式已不能为继,必须要发扬企业家精神,更加坚定地推进创新的落地。

    虽然华工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了,但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份额在提升。比如说我们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核心部件激光器、切割头都是自主研发的,目前市场占有率已是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60%。疫情期间,它是江铃汽车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赶工神器”,最近有客户也表达了大批量采购的意向。

    NBD:华工科技是一家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请问对于支持技术创新,公司又有哪些实实在在的经验?

    马新强谈到创新,我在公司内说得最多的就是创新的关键在投入,投入的重点是人才。我们基本上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递增,2019年较上年增长了12%。在人才方面,我们今年将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招聘力度。

    今年大量的湖北籍毕业生跨省找工作比较困难,这对我们省内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往年是“人才东南飞”。我们计划从985、211高校中招聘不少于100名优秀毕业生,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不低于70%,当然,公司也会给他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通过导师培养制加速成长。

    94eae90d.jpeg?Expires=190572692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1zXt3og0ybH1%2Fa4lPS7V%2FKqk5Bo%3D

    马新强(右二)在华工科技数据中心高速率光模块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企业供图

    在创新形式上,公司始终坚持开放式创新。不久前公司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下设工业设计综合应用研究所、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研发中心等6个中心,借助这一平台,汇聚更多创新力量,加强前瞻性研究,深入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公司技术、产品发展,这也展示了华工科技坚定发展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决心。

    另外,在研发流程上,华工科技今年也将导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让我们的产品开发真正地围绕客户需求,提升研发效率,帮助客户成功。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谈新基建:抓住了5G建设的契机

    1bbd2ce3.png?Expires=1905726919&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8I6h04uyCQW%2B8akDhTPsDDDNVo%3D

     

    NBD:今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5G建设快速发展,请问华工科技5G相关业务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后期还有哪些布局?此外,近期华为发布业界首款800G可调超高速光模块。请问公司在此方面进展如何?

    马新强:作为全球光模块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公司旗下的华工正源应该是抓住了5G建设的契机,从获取5G光模块首单到在业内持续率先推出25G、50G系列光模块,可以满足不同带宽、不同覆盖距离的需求。

    7853e4cb.jpeg?Expires=190572692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fYG6RFZnmu9JPAuVoH2tHEpEsZM%3D

    随着5G传输网建设的逐步启动,我们的份额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技术、产能上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通过募投资金已完成5G产线的建设,现有产能上已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后期公司将推进光芯片的国产化导入,发展硅光等核心技术。

    公司800G光模块目前尚在预研中,去年9月公司加入800G  Pluggable MSA 工作组,目标是定义面向数据中心应用的短距800G传输用的可插拔低成本光模块。业内专家认为800G的传输将首次出现在2021年,2023年走向成熟。目前国内数据中心以100G光模块为主,北美主要以400G光模块为主。公司目前已发布应用于数据中心市场的400G全系列光模块。

    NBD:校企改革是当前外界关注的热点,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华中科技大学,请问华工科技及股东在此方面是否有相关规划?

    马新强:校企改革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国有企业管理和国家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确定的试点高校中已有多家高校企业逐步披露了校企改革方案与计划,从试点企业的改革方案看,主要有公开征集、协议转让和无偿划转三种退出方式。华工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是华中科技大学,虽然不属于试点高校,但学校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正在积极推动中。

    41b4ef18.png?Expires=1905726920&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iJUo5uWsNpNxTRD16jLfwFaplcw%3D

    记者手记丨火红五月,武汉不负韶华

    “解封”40余天,如今武汉可好?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企业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活力,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希望。

    华工科技坐落于武汉光谷, 这是首批国家高新区,公司也是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

    疫情的影响是显然的,华工科技经历了一季度的净利润亏损,近期仍面临商务交流不畅的问题。

    不过,包括华工科技在内的武汉企业并未停滞不前。就像董事长马新强所说,“虽然华工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了,但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份额在提升。”

    武汉也更加活力焕发。各级政府部门纷纷推出支持政策;复星郭广昌、融创孙宏斌等多位企业家纷至沓来。

    火红五月,武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每经记者:陈晴

    编辑:陈俊杰

    视觉:陈冠宇 刘国梅

    排版:陈俊杰 马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当前世界经济大变局!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中国有这些机会

    下一篇

    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出炉!第一名超去年同期1.7倍,5座城市满血复活,广州领跑万亿级大城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