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六稳”“六保”无疑将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
2020年,中国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挑战。为应对挑战,当前在着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
上述改革措施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助力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举措有望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上述话题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进行了专访。
NBD:在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冲击的当下,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举措将如何对冲疫情的影响,并助力“六稳”“六保”工作?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将如何破解中国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经营、发展等方面的难题?
赵锡军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赵锡军:当前提出的“六稳”“六保”,其中有一些内容与资本市场相关,比如说“六稳”中的“稳预期”这一项,也会涉及资本市场的预期。
还有一些措施,也可以通过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来应对疫情影响和冲击,特别是一些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能为市场、为金融体系注入更多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运行过程中不至于发生流动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比如产生持续的现金流,让上市公司能够应对疫情的影响和冲击。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目前我们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能让资本市场更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支持经济发展和创业创新,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同时也有效应对疫情的影响。
NBD:今年两会召开前夕,资本市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这一改革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在创业板注册制推行后,您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年内在哪些领域还有望取得突破?
赵锡军:今年资本市场改革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这是对已经存在的创业板存量资本市场进行注册制改革,应该说它的难度和涉及的面,都比科创板改革范围要大一些、难度更高一些,因为它涉及已经上市的一些企业以及相应的投资者交易制度等方面,所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这一改革也是为后续我们要推进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的改革来进行探索,同时积累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进行完善。所以它有一个为以后证券市场全方位改革探路的这么一个功能在里头。
通过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我们能够拓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让它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支持通过市场来获取资源的创新企业。
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产生了很多生产、经营、消费、服务等模式的创新,而创业板改革能为这些创新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然后让这些新的业态、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取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活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NBD:今年的金融对外开放各项举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国际金融市场并不平静的当下,如何在继续做好对外开放的同时,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赵锡军:今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概括来说,今年的开放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第一,今年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比较大的不稳定的环境之下,依然坚定地推动开放。
我们可以看到,受原油价格变化和全球性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代表性指数的大幅度震荡,一些主要金融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很大波动,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也大幅放松。我们是在波动性扩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今年的金融对外开放是在以往开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通俗地说,就是有一些开放度是从此前“量的积累”,发展到今年质的变化,有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比如刚推出的对RQFII、QFII的额度和相关管理方面的开放,应该说是前所未有、完全到位了。
这种开放体现的是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到全局,从个别到整体的特点。今年一些开放形成了“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气势。
第三,今年的开放,我个人觉得是体现了高质量的目标。
以往的金融开放可能更多是在原有管理细节上稍微“开口子”,没有做根本性、制度性的变化,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很多开放措施,则实现了制度上的根本变化。
比如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的股权限制,以前可能要经过特定的审批才能设立一个机构。但今年很多相关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国民待遇的原则和负面清单的安排,在金融开放中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的开放。
而在应对风险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怎样来更好地治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问题,特别是要让金融市场高效地配置资源,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在高效配置资源的同时,怎样才能提前发现一些非理性或者说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把握住资金流动对市场的冲击,来防止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这个任务也越来越重。对此我们要有应对的措施和预案。这也提示我们的一些金融机构,要更好地来管控风险,更好地设计产品,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