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农业养殖产业数十年,刘永好在这方面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其看来,应该在生猪产能提振复产上“打组合拳”,具体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生猪产业发展母基金,适当推广聚落化养殖模式,加强跨区域协调等。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刘永好。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1993年,时年42岁的刘永好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政协委员身份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做了发言。在这之后,刘永好成为全国两会的常客。观察刘永好多年来的两会提案可以发现,他一直关注农业、农民的发展。今年,刘永好将第28次参加全国两会,这一次他又带来了哪些新想法?
5月18日下午,新希望集团举行了在线媒体沟通会。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透露了其为即将举行的全国两会准备的6项提案。这些提案主要涉及扶贫攻坚、生猪产能恢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
“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从业者和乡村振兴工作参与者,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刘永好表示。
“我今年有6个提案,基本上成型了,还在打磨过程中。”会议一开始,刘永好开门见山。
据刘永好介绍,今年提案主要围绕针对性扶贫减贫、生猪产能恢复、解决农村耕地抛荒问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等方面。
扶贫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刘永好看来,扶贫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任务,民营企业有责任参与其中,坚持“造血式”的产业扶贫。特别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之下,扶贫攻坚出现了新的形势,帮扶措施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
刘永好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进城务工农民会受到一定冲击;与此同时,过去集中连片、以农村为主的贫困地域特征面临改变,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可能成为主要的帮扶对象。
基于上述判断,刘永好认为应该适应新形势,制定新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体系;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加快农村金融普惠转型;加强普及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欠发达地区就业双向补贴机制等。
“加速恢复生猪产能,实施综合性提振复产措施。”这是刘永好此番提案的另一大看点。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专门提出“恢复生猪生产方面将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重振生猪产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涉及养殖用地、资金投入、金融服务、基层动物防疫等诸多方面。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双疫情”,更是给这项任务的完成增加了困难。
浸淫农业养殖产业数十年,刘永好在这方面具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其看来,应该在生猪产能提振复产上“打组合拳”,具体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生猪产业发展母基金,适当推广聚落化养殖模式,加强跨区域协调等。
此外,刘永好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得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国家需要推进落实“民企新28条”,推进地方政府清理拖欠企业欠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为此,刘永好建议,首先从预防角度,规范项目审批管理,落实项目资金到位。他建议地方政府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法》,对于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不予立项,严禁政府工程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带资承包,提高支付工程进度款最低比例要求,严防发生新的拖欠。
其次要建立地方政府信用制度。他建议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单方面不履行合同等行为,列入地方政府的信用指标中,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重要考核指标。
另外,他还建议加强对企业投诉问题核实督办的力度。组织实施民营企业清欠专项行动,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限期核实,并尽快推动解决。对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投诉举报的案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建立限期解决和反馈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农业是新希望集团的立足之本,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又以生猪养殖产业最为让人瞩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的生猪养殖产业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方面,新希望集团、温氏股份等行业龙头均在大举加码产能布局;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也在积极入局。生猪养殖产能存在大幅提升的可能。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那么,猪周期是否正在进入“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的阶段?
刘永好表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确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来养猪,猪就多了,行业技术水准、能力就高了,这是好事”。
不过,在刘永好看来,今年猪肉相对短缺和价格高的局面还会持续存在。其认为,生猪养殖是周期很长的产业,从建猪场、种猪的繁育,原种猪、父母代、商品代,一代代繁育过来,都需要时间,而且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今年,猪肉不会过剩。
但需要指出的是,刘永好认为明年和后年猪肉过剩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他表示,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下,这次猪周期时间拉长了,可能会延续更长时间,但大家都来养猪,猪肉供给一定会过量,最后的格局就是生猪价格低过成本线。到那个时候,企业比拼的就是成本控制、全产业链控制、环保、人才培养等综合能力。
“市场就是这样,在市场经济中,我们的企业能够优胜劣汰,好的存活,不够好的被淘汰或者消失,最终受益的是谁?是全国的老百姓。价格下来了,这是好事!”刘永好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