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公、民同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4-21 23:35

    每经评论员 王朋

    近期,浙江、四川、安徽、陕西等地相继出台2020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实施意见,皆将“公、民同招”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工作进行推进。多地陆续推进“公、民同招”,必将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际上,这项改革早有“先兆”,本身也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具体落地。

    2019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其中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多项意见。《意见》提出,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随后,多地出台了一系列细则,也为“公、民同招”做好了铺垫。

    近年来,伴随着义务教育的深耕,在“普九”攻坚战完成之后,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一个客观现象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不同城乡以及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各地争抢“上好学”的现象,正是这种发展不均衡的催生物。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作为公办的互补产物应运而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民办学校依靠资本等优势,往往采取提前招生以及跨市域招生等方式,“掐尖”明显。由此,一些地市开始出现“公弱民强”以及衍生的一些教育不公现象,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明显背道而驰。

    教育部近两年对一些省市督导检查中,亦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像陕西“个别地方民办义务教育体量较大,存在‘民强公弱’、催生民办学校‘择校热’问题”,河北“民办小学、初中在校生占全县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比例……占比过高”,要求湖南“坚决停止审批并逐步消减现有的超规模学校,严格控制民办学校的审批和招生规模”。

    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然要从制度上进行定调和指引,这也是“公、民同招”的初衷。

    如今各地相关政策纷纷出台,此举最为直观的改变是将民办学校提前“掐尖”的路堵死了,公办学校可以有更好的生源;更为长远来看,公办、民办站在同一起跑线,适龄儿童不必再像此前为了挤进民办学校而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培训班和题海,这对于推进发展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净化教育生态,均将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塑造更为公平的教育环境,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才可以更好实现,“公、民同招”显然跨出了有力的一步。

    当然,新政顺利实施,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驾护航。各地实施意见中,也普遍对此有针对性举措。比如,陕西强调,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关公示制度,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如果哪所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出现变相考试、掐尖选生源、无计划超计划招生,或者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费用、跨区域招收等现象,都将视情节给予约谈、通报批评、追求相关人员责任等处罚。

    我们相信,在各种制度“组合拳”之下,如果还有谁想钻空子搞投机,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尊重教育规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官方:连云港赣榆火情已经基本扑灭 火灾相关负责人已被控制

    下一篇

    鼓励45周岁以上干部停薪留职创业 华夏保险承诺:如事业不顺可倦鸟归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