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每周为您梳理本周内值得关注的创投动态与热点,分享来自一线创业者、投资机构的行业洞察与人气观点,同时挖掘极具潜力的创新项目。本周的一周创投市场我们将目光聚焦于20位中国投资人入围“2020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商汤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否认估值下滑;编程猫再获C+轮2.5亿融资。
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在本周的创投市场中,投资界“奥斯卡”——2020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揭晓,20位中国投资人登上榜单,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或危及到部分独角兽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对此商汤科技等予以否认。
本周的人气观点我们来分享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公司副总裁李朝晖对后疫情时代的判断:出于企业对效率提升的“刚需”,企业服务将迎来春天;文娱产业、教育也有望突破原有天花板;部分行业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整合机会,或将诞生一些更大规模、更具技术优势和团队人才优势的超大型公司。
本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一年一度投资领域的“奥斯卡”——2020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这刷新了由他创造和保持的华人投资家最高纪录。
在上榜的100名投资人中,美国投资者数量最多,有73位;中国的上榜者为20位,比去年的21位略有下降。
除沈南鹏之外,进入榜单前十名的中国投资人还有排名第六的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另外,有3位投资人的排名较去年有所上升: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去年20名—今年18名)、红杉资本合伙人计越(去年44名—今年30名)和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去年54名—今年33名)。此外,顺为资本创始合伙人许达来是今年首次入围榜单,他凭借小米、丁香园等代表项目位列第42名。
在本届榜单中,上榜人数最多的投资机构是红杉资本。除沈南鹏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第30名)、周逵(第70名)也再次入选。计越近期投出了澳洲设计平台Canva及跨境支付平台空中云汇(Airwallex)等亚太新兴“独角兽”;周逵近期在种子轮领投的小马智行(Pony.ai)今年获得丰田领投的4.6亿美元投资,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新经济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反映在一些独角兽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上。
近日,在“独角汇”等二级市场的交易平台上,包括VIPKID、哈啰出行、商汤科技等企业的估值都出现了10%~20%幅度的缩水,一些潜在的投资人希望以低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入股独角兽企业。
对此,上述几家企业均予以否认。商汤科技表示,二级市场交易涉及老股的买卖,通常都是会有折扣的,商汤科技仍维持目前75亿美元的估值不变。哈啰出行也回应称,目前哈啰的资金状况良好,暂时没有融资需求。
此前,据外媒消息,商汤科技推迟了今年在香港IPO的计划,转而寻求在私募市场融资5亿~10亿美元。商汤科技回应称目前没有上市的具体时间表及地点。
本周,少儿编程企业“编程猫”宣布完成C+轮2.5亿元的融资,这是继去年完成4亿元C轮融资后编程猫的新一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中银集团旗下股权投资基金渤海中盛以及现有股东粤科鑫泰、盛宇投资等跟投。至此,编程猫累计融资金额达到12.5亿元。
据编程猫CEO李天驰介绍,围绕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四个维度,编程猫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多元探索和延展,在校内业务方面,编程猫以未来教室为依托,面向学校和教育提供编程教育内容和服务。同时,以赛事作为平台,形成校内编程教育出口。在校外市场上,编程猫尝试了1对1、大班课、小班课、线上线下等方式,产品矩阵覆盖了幼儿园到高中。去年以来,编程猫正式反攻线下,目前已经拥有接近600多家店。
少儿编程是近年来创业的热门风口,如今历经一轮高速增长,赛道内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行业洗牌也在加速——头部企业如“小码王”于今年3月宣布完成Pre C轮1.5亿元融资;而去年底,“西瓜创客”被曝大幅度裁员、“妙小程”宣布被三七互娱收购,“小盒科技”的编程团队则被解散。
日前,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宣布已完成15亿美元全球精选基金的募集,单笔投资金额可达5000万~1亿美元,将重点加注光速已在早期投资的优秀企业,以及部分处于成长期或晚期的细分赛道头部企业。
光速中国主要聚焦于消费互联网、“互联网+”以及企业服务、硬科技领域,曾投资过美团点评、拼多多、小鹏汽车、樊登读书等知名企业。
据悉,光速中国去年完成了总额超6亿美元的四号早期美元基金和一号成长期基金的募资,确立了“早期基金+成长基金”的结构,此次光速全球精选基金的成立将特别放开后期的加持力度,助力其成为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中专注早期、同时有能力一路支持到公司后期发展阶段、覆盖全投资周期的全球化基金。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行业将产生哪些新变化?近日,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公司副总裁李朝晖分享了他的判断。他认为,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出于企业对效率提升的“刚需”,企业服务将迎来春天;医疗健康、文娱产业、教育也有望突破原有天花板,迎来新的行业发展机会。此外,不少行业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整合机会。
以下是李朝晖分享实录的节选:
此次疫情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太一样,目前市场尚处于相对稳固状态,全球经济流动性仍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可能会由外向型进一步转向内需型,进而刺激产业链全面升级。其中,中国消费品牌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趋势。以消费升级为例,不论北上广深等城市,还是四五线下沉市场,横跨不同消费群体都有强烈升级需求。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各行各业新趋势。它不仅来自于对更高毛利,更高效率的追求,更是关乎产业链的安全。因此,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长期需求,更是短期亟待落地的方向。
另一方面,全社会将转向效率提升,这为企业服务带来发展机会。在美国,To B投资在VC/PE投资中基本占到半壁江山;而在中国,To B投资相对于To C投资来说只占很小一部分,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尚需时日。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多大型企业包括银行、电信等国企以及头部民营企业都开始采购更多的企业服务,以此提升运营和服务的效率。伴随以上变化,未来,第三产业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这个过程之中,互联网、O2O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连接起不同行业,使产业整体结构充分地信息化,从而达到效率上的提升。
不仅是To B领域的破局,在后疫情时代,To C领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疫情过后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旅游、养老等行业可能获得机会。
同时,“宅经济”有望变得流行。在疫情隔离期间,人们体验到了更多的外部化服务,比如送菜上门、外卖等,消费心理认知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
线上化的娱乐内容满足了宅家的需求,微信、QQ等虚拟社交可能会进一步替代真实社交,人们对社交关系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长短视频、游戏等文娱产业获得出圈拓展的机会,用户规模、使用时长和活跃度均有较大提升。
最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结构变化,大量人群会产生技能提升、甚至从头学起的需求,因此教育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另外私营教育机构的发展也与公立学校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在此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第一,要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所受到的影响;第二,需要相对客观、理性的判断;第三,需要能够坚决地付诸于行动,一旦决定了要做,就应该非常坚决地去做。
还要更重视人才投入和组织进化,在未来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里,“人”可能会成为更特殊、更稀缺的生产要素;随着内需和企业效率的提升,企业在人才投入方面所带来的改变将更为显著,尤其是在核心人才方面。
像互联网这类信息充分对称的平台,个体将能够发挥更大价值。这次疫情也让大家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相比于传统行业,互联网科技公司其实更有优势开展远程、灵活的组织协作。
疫情也是促进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一方面是短期压力下需求的萎缩,另一方面是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进一步整合,很多企业可能会经历非常痛苦的过程。
在后疫情时代,将上演强者效应,最终可能产生一些更大规模、更具技术优势和团队人才优势的超大型公司,这样的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长期的竞争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