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旭
4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的群众什么时候才能摘下口罩?对于是否需要继续佩戴口罩,各地是否会出台进一步更具体的指导意见?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确实都是低风险地区,但低风险不是没有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境外病例输入风险、复工复产人员流动风险,并且对无症状感染者还处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所以口罩问题不是简单的摘不摘的问题,而是要把它和整个防控措施统一起来考虑。”他表示,具体来说有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普通公众在家里、户外以及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但是如果处在人员密集场所,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当你和其他人的距离比较近时,就需要戴上口罩。”
二是一些特定场所的工作人员。比如火车站、机场、公共交通工具、养老院、福利院、监狱,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应该戴上口罩。
三是一些重点人员。包括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境外来的回国人员,应该戴口罩。
四是有一些职业暴露的,比如医护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的警察、保安,还有保洁人员,服务员,也应该在工作时戴上口罩。
对于地方是否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张流波说,“我想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各个地方已经出台了很多防控方案、指南,我也相信,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各地的防控需求来出具相关防控指南,修订相关指南,包括口罩的。”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