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边万莉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3月30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了50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暂停开展逆回购操作已经有29个工作日。上一次开展逆回购操作还是是在2月17日,中标利率为2.4%。央行本次重启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了20个基点,降至2.2%。
2月17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认为,此次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标志着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人民银行在抗疫的不同阶段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策略。在抗疫初期,为保证医疗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金融市场正常运行,人民银行超常规投放流动性并推出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改善,人民银行又推出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定向降准等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马骏说,这次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阶段,选择在这个时点降息应该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指出,临近季末,季节性流动性压力有所增加。今日央行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在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中标利率由此前的2.4%下调至2.2%,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是贯彻落实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具体体现。
他认为,重启逆回购一方面有助于为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另一反面,季末来临,上周五隔夜Shibor利率上涨近26个BP,当前投放流动性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压力。另外,本次逆回购操作更重要的是释放了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大力度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信号。
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上看,3月27日,隔夜Shibor、7天Shibor、14天Shibor利率都出现了上涨,涨幅分别为27BP、39.4BP、9.6BP。其余各期限Shibor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此次下调逆回购利率有“降息”效果。不过,市场对于下调MLF利率、LPR降息的关注度仍然很高。
温彬指出,“预计在随后开展的MLF操作中标利率将同步下调,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去年11月5日,1年期MLF利率调降5BP至3.25%,11月18日7天逆回购利率同步调降5BP至2.5%,当月的1年期LPR也降低5BP至4.15%。今年春节假期后,2月3日7天逆回购利率调降10BP至2.4%,2月17日1年期MLF利率同步调降10BP至3.15%,引导当月1年期LPR下行10BP至4.05%。
温彬进一步解释道,从过去经验上看,“逆回购利率—MLF利率—LPR”的同步调降,完成一次完整的降息过程。由此可以推测,在4月LPR报价之前,央行将择机下调MLF利率,引导LPR下行,更大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马骏表示,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LPR改革改善了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的传导,货币市场的利率可以影响银行对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报价,又可以通过MLF利率进一步传导至LPR利率,从而引导贷款利率的变动。因此,这次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应该也能够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体现为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宏观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冲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货币政策的核心,降息、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仍然有必要。但也要看到,当前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压降点差空间有限,且企业和居民部门存款占银行总负债的60%以上,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将对LPR下行产生更加显著效果。随着我国通胀水平逐步回落,4月中上旬将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合适窗口。
马骏强调,中国还有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和货币政策工具。考虑到国内经济金融情况与国际的差异,人民银行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保持了定力和弹性,并没有一次用完所有的子弹。央行这次降息之后,中国仍然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采用常态货币政策的国家,仍然可以通过正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强化逆周期调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箱里既有价格工具,也有数量工具,还有结构性工具,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加以运用。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