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战“疫”专访丨驰援武汉心理专家张波:疫情亲历者需长期心理观察与干预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8 22:1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张波说,对于患者,每一次的核酸检测、每一次的CT就像过一道道关卡一样,所以这种焦虑情绪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种情绪的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比较差,这就对治疗造成很大的干扰了。

    每经记者 滑昂 陈星    每经编辑 汤辉    

    作为四川省第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张波在2月21日抵达武汉。

    与此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人员主要来自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等不同,张波所在的队伍显得“特别”,这是一只由50名精神卫生、心理治疗人员构成的心理援助医疗队。

    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要面对的,是承受了各种因家人分离、疾病恐惧而产生焦虑甚至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以及在抗疫一线精神始终紧绷的医护人员。

    疫情之后,康复的患者显然是幸运的。但张波认为,大量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干预。“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以下,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张波的专访实录。

    患者与家人分离带来心理焦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张波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在此次疫情中,你和同事在武汉的心理支援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张波:我们毕竟不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治疗者,一般来讲,在病房的医生、护士如果发现患者有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以后就通知我们。我们去了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哪种方式干预,比如说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会进到隔离区里面去跟患者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来之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说准备了一些海报,提醒大家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50个人分为了10个组,先期分头负责10家医院,就把海报贴在医院里面。患者看到了海报以后,如果他觉得有需要,会主动通过海报上面的联系方式跟我们联系。然后我们先通过电话联系,然后再决定是不是当面去干预。

    NBD: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心理辅导和治疗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波:不要说患者了,健康人长期待在家里面,特别是武汉这种情况,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心理问题。而且健康的人居家隔离是一家人在一起,但患者很多时候都是跟家人分离的,一家人可能在好几个不同的地方接受治疗和隔离,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检查出来阳性。这种亲人分离的焦虑担心,要比我们一般健康人要强烈得多。

    另外就是对于这种疾病的恐惧。对于这些患者,每一次的核酸检测、每一次的CT就像过一道道关卡一样,所以这种焦虑情绪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种情绪的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比较差,这就对治疗造成很大的干扰了。

    对患者而言,心理干预实际上就是保证患者能够至少以正常健康的心态来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能够配合医生、护士,顺利地把治疗进行下去。

    NBD:你被派到了哪家医院,有没有特别的心理干预案例?

    张波:我们小组进驻的是汉阳方舱医院。有一天傍晚的时候,方舱的院长给我发信息,说方舱里有一个年轻小伙子比较兴奋,不太配合治疗。他跟医生护士像玩捉迷藏一样,一会儿说吃了药,一会儿被护士发现没有吃。医生护士就担心他会有些问题,这种就属于紧急情况了。

    我们本来打算去找患者了解,但是患者在方舱医院里面停不下来,显得很兴奋,到处跑,也不愿意接电话。我们跟护士长和主管医生了解情况以后,就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环境变化有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不见得是焦躁,也有可能是很兴奋。我们就把信息反馈给方舱的院长,然后做好准备,一旦这个病人出现一些严重的精神问题,那么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处理。

    我们曾经还碰到过一个打电话过来的老太太,她的老伴去世了,孩子又在国外,一个人在家,老太太在家里面情绪非常糟糕。像这种情况我们也只有打电话给她,进行心理干预。

    对医护人员心理支持难度更大

    NBD: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情况怎么样?

    张波: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因为长期工作导致的紧张压抑情绪可能会在休整的时候释放出来。这个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方说有些队员憋得太久了,想出去转一转,但这显然跟疫情的防控是不吻合的,怎么办?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能够在封闭的环境下休养,让他在隔离期间平平安安地把心里面的这种情绪释放出来,这些也是我们需要做的。

    其实我们了解到部分医务人员遭受的心理创伤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初期,那些在更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后面支援的医务人员,因为整个工作都已经理顺了,所以相对来说还好一些。

    NBD:相较于病人,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张波:我们针对的服务对象主要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患者,一部分就是医护人员,相对来说,患者一般会直接表达他们情绪上的问题和需求。但是医护人员很多时候所反映的类似睡不好觉、食欲减退等情况。当然也有个别医护人员会直接向我们说,他的情绪比较紧张、比较害怕等等。但是相对来说医护人员反映的情况要比患者少一些,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支持工作难度要大一些。

    另外医务人员的驻地较为分散,所以我们到处跑,在他们休息的时候去驻地或者是通过电话沟通交流。

    NBD:现在已经有不少的外地医疗队结束了支援,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岗位和生活中去,对于他们而言,有什么心理上的建议?

    张波:对于医务人员来讲,怎么样从疫情状态转换到平时正常的工作状态,在这个过程当中,平稳地转换、过渡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疫情结束过后,大家还要恢复常态化的工作和生活。转化有时候是很难的,就像你一下子紧绷了,突然又要一下子放松下来,有时候不见得能够很快完成这个转变。

    对疫情亲历者有必要进行心理跟踪

    NBD:对于经历这场疫情的人来说,是否需要长期的心理观察和干预?

    张波:从我们的体会来看,长远干预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那些在疫情期间有亲人不幸去世的家庭。一般来讲,如果说家庭是保持完整的,那么家庭是对个体的最大支持。但是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有家人去世的家庭来说,这就很难。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就是我知道你在哪,我知道你很严重,但是我看不到你,我不能在你身边陪伴,这种失去亲人的过程是很煎熬的,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心理观察和干预。

    比如说我们就遇到一个患者,他自己也在方舱医院,他的孩子、妻子、母亲都在不同的地方。他既要担心他的母亲病重,又担心他的孩子没人照顾,所以这种煎熬持续的时间就非常长。我们认为,长期的心理观察和干预主要应该针对患者展开。

    NBD:在疫情逐渐平静以后,这次疫情的亲历者应当如何去恢复心理上的平静?

    张波:在武汉生活的一些普通人很大程度地经历了这场灾难,他们的心理也经历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对未知的恐惧、对以后生活及经济上的担忧、对亲戚朋友的担忧等等。但我们认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经历了这场疫情,以后应该为自己还能够健健康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幸福,为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地度过这场疫情感到庆幸。如果能抱着这种心态去面对疫情结束后的生活,那么他应该能够很快进入正轨。

    同样的,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说待在家里面也是战斗,对吧?战斗结束了,战斗胜利了,而且作为战斗的个体来说没有任何战斗的减员,这个就是最大的财富。而且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也相信我们国家在疫情之后的恢复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那个时候可能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普通人去做,应该认识到自己仍然有非常大的价值去参与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当中去,这一点我觉得武汉的市民应该体会更深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万亿美元计划刺激效果只有一天,刚刚,道指暴跌1300点,波音大跌18%

    下一篇

    两周不到油价已狂跌40%!想投资原油主题基金?深扒7只产品最全投资动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