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在这场疫情中受到了什么影响,又是如何抗“疫”的?整个零售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疫情结束后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机会?
每经记者 王星平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逐渐缓和时,过去一周,疫情在海外肆虐,欧美多国疫情一度呈失控态势,确诊病例快速增加。这一“内降外涨”的发展态势,让人意识到全民抗“疫”依然不能松懈。
自2月以来,受疫情影响,所有人的生活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此同时,整个经济体系也受到冲击,各行业的发展节奏都被打乱。其中,零售业无疑算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为防止交叉感染,线下零售业一度停摆,关门歇业,但仍要照付的房租、工资等,这让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这艰难时刻,不少零售企业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危中求机,转变企业运营策略,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或者到家业务来弥补损失或是寻找到新的业务机会。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对此,作为零售领域巨头的掌舵者,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显然有着比大部分人更深刻的感受。那么,苏宁在这场疫情中受到了什么影响,又是如何抗“疫”的?整个零售行业在此次疫情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疫情结束后又会出现哪些新的机会?带着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张近东。
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对于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在数据上。3月16日,国新办举行了2020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
对于工业、投资和消费领域数据超出预期下滑,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从数据来看,疫情确实对当前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仔细地分析一下可以发现,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内在向上的发展势头。
对此观点,张近东也表示认同。张近东认为,新冠疫情短期对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不过他也坦陈,在疫情前期,包括餐饮业、旅游业等在内的消费服务行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资金融通、业务经营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即便是大企业,也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
“此次抗疫战也是苏宁产业能力和生态协同的一次压力测试。”张近东认为,如何应对危机性事件,最能反映一家企业的产业基础能力和管理执行力,而功夫要在平时下。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与绝大多数企业一样,苏宁也面临了部分商场、门店暂停营业、物流配送线路不畅等等的情况。但由于历年都有着春节“不打烊”的传统,面对疫情,苏宁的服务没有停止。
据张近东介绍,春节期间,苏宁有12万门店、运营、技术、客服、物流和售后等一线岗位的人员在岗,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苏宁利用自己全场景零售的优势,一方面及时应援湖北抗疫一线的物资需求,另一方面为满足百姓生活需求提供服务,保障大家的菜篮子、米袋子。
其中,苏宁易购、家乐福、苏宁小店、零售云店等业态,在满足一线支援需要的基础上,充分保证防护物资、健康商品、民生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苏宁物流做到抗疫一线物资运输的行业担当;体育、健康、红孩子等体系,充分发挥商品和内容的优势,为用户在线提供健身、健康、育儿相关的体验内容;金融为广泛的供应商、中小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如今,随着全国各行各业相继吹响“复产复工”的号角,全国经济也正快速回归正常状态。在张近东看来,此次压力测试苏宁算是扛过去了。据张近东介绍,苏宁目前采取了现场和远程互联网办公相结合的模式,复工总人数已超过13万人,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从我们企业自身的经营数据和行业形势来看,双线融合的零售模式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符合当前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趋势,这也增强了我们对目前正在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智慧零售模式的信心。”张近东说。
“疫情缓解以后,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得到释放,经济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
正如张近东对记者所说的那样,尽管当下的企业都身处困境,但大家也都深信疫情终将过去。同时,大家也相信疫情过后,零售业必定会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近期,在全国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来促进消费,更是让此前机构所预测的“报复性消费到来”的声音越来越大。
不过,张近东认为,新冠肺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者对于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则是这场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张近东表示,在这次抗“疫”的过程中,“宅经济”需求激增,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在疫情时期迅速发展,比如垂直领域生活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形式等。
“这对于消费行业来说,是一次整合升级的契机。”张近东称,“宅经济”需求激增,在此基础上,生鲜外卖配送上门、线上办公教育健身等业务都迎来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倒逼企业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的需求。
张近东以苏宁家乐福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家乐福这一传统零售商超在被苏宁收购整合后,如何在疫情下作为民生服务行业的流通主渠道,保障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据了解,从1月24日(除夕)到2月8日(元宵),家乐福在全国51个城市的209家门店坚持“不打烊、不断供、不涨价”,在物流受阻、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紧急加购、及时补货,累计提供蔬菜11000吨、猪肉1340吨、水果3800吨。与此同时,家乐福不断升级到家服务覆盖范围,于2月中旬推出“同城配”,在“3公里范围1小时达”基础上增加“10公里范围半日达”。
显然,家乐福的转变已经有所成效。记者从苏宁方面了解到,春节期间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增长约300%,其中蔬菜订单量同比增长约600%。此外,苏宁小店粮油产品、方便面与自热速食类产品销售火爆,苏宁菜场的销量更是暴涨十倍多。
“我认为接下来‘在线到家’模式或将成为主流消费形式,因为疫情的发生加速了行业对于这一模式的探索,在不断完善当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会间接刺激新模式、新需求的产生。”张近东表示,苏宁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布局和探索。
如今,抗“疫”防疫仍是张近东每天的核心工作之一。在他看来,练就快速且持久应对危机的能力是企业的必修课。而作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在采访结束时,张近东也表示,未来,苏宁将继续加大智慧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并加速智慧零售核心能力和资源的输出。
“2020年,苏宁整体发展目标基本不变,将继续坚定稳发展战略,稳健投入,加大智慧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两大业务导向‘开放从1到N,聚合从N到1’,深化全场景发展,加大资源能力的开放与输出。”张近东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