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蔚 每经编辑 杜毅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今年春节期间,电影院、饭馆、剧院等线下实体行业集体遇冷,直播、游戏、在线音频等线上娱乐平台则迎来一次爆发性增长。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之下,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受损严重,而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游戏娱乐等各类线上业务组成假期里的“宅经济”,在2020年初成为弯道超车的大热风口。
多位音频界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今年春节收听播放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在这个特殊时期,“宅经济”促使音频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喜马拉雅、蜻蜓FM为代表的音频企业,如何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间的平衡?2020年音频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亲子类节目表现亮眼
与以文字为特色的传统平台相比,“95后”“00后”更喜爱的是声音和视频平台。艾媒数据研究显示,2020年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将达5.42亿,“耳朵经济”正在强势崛起。艾瑞咨询数据则显示,目前音乐、游戏、在线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已分别达到89%、82%、74%,而在线音频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5.5%。
这意味着,在互联网流量红利即将触顶的当下,在线音频成为具备较大渗透空间一条赛道。此次疫情让音频成了宅家抗疫良伴,加速了行业的流量聚集。
“人们对优质音频节目的需求旺盛,疫情期间,尤其是优质的教育类、母婴亲子类以及有声书等类型节目表现亮眼。”蜻蜓FM内容负责人陈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疫情期间有很多媒体机构开始重视音频为载体的轻量化信息传播,“例如我们与湖北之声等媒体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疫情相关节目,网络音频作为信息载体的优势凸显,在日常的新闻传播和重大事件报道中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喜马拉雅副总裁张永昶向记者透露:“今年春节收听播放量同比大幅增长。截至2月底,喜马拉雅抗疫相关内容总播放量已超过7亿。”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喜马拉雅的有声书、音乐类等娱乐休闲内容播放量增长显著,参与语音直播的活跃用户数在春节期间有明显峰值。“亲子儿童内容日均播放量比去年春节增长128%,在线学习成为更多家长和少儿的选择。”张永昶表示,宅家场景下,用户在收听高峰时间段的播放次数明显高于春节前,这些促使喜马拉雅一季度营收增长32%。
对于“中国音频行业第一股”荔枝,《2020年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正负影响行业及典型企业业绩影响分析报告》中分析认为,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短期有助于荔枝等线上娱乐的发展,预计2020Q1移动MAU与音频MAU增幅在50%以上,给予“非常乐观”评级。
疫后留存用户成大考
虽然疫情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其中也孕育着机会。
“一方面,宅家让在线音频平台的流量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受线下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音频生态经济体中。”张永昶进一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一季度以来,喜马拉雅平台上优质内容不断,不仅有权威媒体同步更新的抗疫信息,还吸引到100多家博物馆开设电台,实现线上文化传播。此外,张国立、周迅等明星,李佳琦、薇娅等直播红人也加入平台主播行列。
不过,在这个特殊时期,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达到商业平衡,对音频企业来讲是一次大考。
“首先,企业应该守住底线,配合社会整体的防疫工作,全力保障员工健康,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并结合疫情期间用户需求,发挥平台优势,比如推出战‘疫’专题,通过疫情动态、疫情科普、线上义诊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陈强表示,作为音频界的“老大哥”,蜻蜓FM敏锐地发现,随着假期延长、开学延期,用户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凸显,因此,“我们平台将大量优质付费内容进行限时免费,开启‘宅家云直播’系列课程。”
对此,张永昶亦表示,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平衡并不冲突,“疫情期间,喜马拉雅成立抗疫专项小组,打造抗疫专题、联动主播与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推出好内容等举措,累计送出逾1000万份的喜马拉雅15天免费会员使用权益,为‘宅家抗疫’提供精神食粮。”
受疫情影响,大家外出活动时间减少,促进了线上娱乐的发展,但之后如何留存这批短期内增加的用户,对音频行业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陈强直言:“疫情期间,音频行业用户量、收听时长等数据都有增长,但对用户需求有何长期的影响,仍需要观察。”
因此,虽然在2020年初率先弯道超车,但音频行业还需谨慎对待全年的变化。
“今年会全面迈入5G和物联网时代。”陈强认为,在这个重大发展机遇中,“最重要的一定仍是提供稳定、丰富、优质的音频内容。音频企业还需要在当中思考,如何生产出更富创意、形式更新颖的音频内容,并让用户更方便地在更多的场景中收听。这是5G时代音频平台的必答题,必须做好这些基本功。”
谈到具体做法时,陈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蜻蜓FM将在有声书等领域引进更多优质IP,继续坚持PUGC内容战略,吸引更多像高晓松、蒋勋、许知远这样的名人大咖加入,带来更多精品头部节目。同时,还会继续深化全场景音频生态的建设。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