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本周两融交易者有点难:仅四成标的个股被融资净买入,负债者数量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2 20:54

    总体而言,周一至周三,两市融资者并未出现大规模平仓的情况,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至周三仍然维持在1.111万亿元的水平,相比2月底增加了234.33亿元。不过这也证明:3月以后才进场的融资交易者恐怕赚钱很艰难,甚至很有可能被套。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何剑岭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A股市场上,敢于使用杠杆资金的投资者一般都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也有一定投资经验。但在“黑天鹅”连续出现的情况下,他们的情绪也是起伏不定。

    前三个交易日中两日小幅净流出、一日净流入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本周一(3月9日)尽管沪指跳空低开后走弱,全天跌幅达到3.01%,但是部分融资者反而谨慎看多,全天融资买入1050.84亿元,较上周五增加约100亿元。但同时融资偿还也有所增加,达到1080.13亿元,融资资金因此小幅净流出29.29亿元。

    周二沪指一根中阳线反弹,全天涨幅达到1.82%。融资者仍然维持谨慎做多热情,全天出现1096.11亿元融资买入,融资偿还1042.36亿元,全天融资资金净流入53.75亿元。

    但到了周三,沪指未能弥补周一的向下跳空缺口且继续弱势寻底,融资者做多热情显然衰减,全天融资买入为951.73亿元,较周二减少13.17%。同时还出现了971.01亿元融资偿还,因此导致融资资金小幅净流出19.28亿元。

    总体而言,周一至周三,两市融资者并未出现大规模平仓的情况,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至周三仍然维持在1.111万亿元的水平,相比2月底增加了234.33亿元。不过这也证明:3月以后才进场的融资交易者恐怕赚钱很艰难,甚至很有可能被套。

    本周3个交易日两市融资余额变化(数据来源:Choice)

    仅有略超四成个股被融资净买入

    再来看看个股情况。在1690只融资融券标的中,周一至周三,融资净买入的个股只有708只,占比41.89%;其余982只为融资净偿还,占比58.11%。

    总体而言,5G概念、农业股和部分大金融是融资者青睐的焦点。中兴通讯周一至周三融资买入金额高达43.53亿元,融资偿还为36.51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入7.02亿元。猪肉大牛股牧原股份也获得资金追捧,区间融资买入和融资偿还分别为27.39亿元和20.41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入6.99亿元。海康威视排名第三,区间出现9.40亿元融资买入、5.17亿元融资偿还,融资资金净流入为4.22亿元。另外,如5G概念的亨通光电、“农业慢牛”新希望、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区域性券商南京证券等也都出现在融资资金净流入前十名的名单中。

    本周3个交易日融资净流入金额排名(数据来源:Choice

    但与此同时,融资者对券商股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分化。中信证券周一至周三出现了31.96亿元融资买入,34.79亿元融资偿还,融资资金净流出2.83亿元,位居所有两融标的之首。天齐锂业也发生了2.55亿元融资资金净流出。此外,两只酒类蓝筹贵州茅台、五粮液各自出现了2.49亿元和2.18亿元的融资资金净流出。

    本周3个交易日融资净流出金额排名(数据来源:Choice

    某券商人士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指出,目前券商融出资金控制得较为严格,基本杠杆比例是1.4:1,即提供140万保证金,可以融到100万。如果用这100万全仓买入一只个股,一个跌停则会损失24万元,相当于将10%的亏损扩大至17.14%。如果下跌45%则会被券商平仓,自己一分不剩。尽管券商平仓并不会针对单只个股,如果持有多只个股,总体信用账户未触及平仓线,那么券商不会强平,但在大盘震荡过程中,操作难度确实明显加大。

    有两融负债的投资者数量增加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尽管3月市场出现震荡,两融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还处于安全区域。

    证金公司延后数据显示,3月11日,两融投资者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尽管较3月10日小幅下降,但是比2月28日还是要高:3月11日,两融投资者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0.6%,而2月28日为273.7%,3月11日较2月28日上升了6.9个百分点。

    近期两融投资者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数据来源:证金公司)

    此外,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数量也出现增加。截至3月11日,有127.34万名投资者有融资融券负债,3月9日收盘为126.85万名,2月28日则为123.93万名。这说明3月11日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较3月9日增加了4942名,较2月28日增加了34225名。目前的人均负债约为88.55万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未盈利药企诺诚健华开始招股 联合创始人施一公能否助力核心产品突围?

    下一篇

    老郑说汇:疫情扰动 避险模式延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