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之下滴滴试水跑腿业务,意欲何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0 23:30

    滴滴试水本地生活领域并非首次。

    每经记者 刘洋    每经编辑 王丽娜    

    滴滴突然杀入跑腿业务。

    3月10日晚间,有消息称,滴滴已于近日试水跑腿业务。对此,滴滴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消息属实。

    滴滴试水本地生活领域并非首次,此前滴滴外卖便曾一度引发外界关注,不过在聚焦出行主业后,相关业务声音渐弱。同时,包括跑腿业务在内的即时配送领域也已玩家林立,“乱世求生”。在此背景下,出行霸主此番杀入跑腿业务,又能搅起多大风浪,值得关注。

    试点杭州、成都后,或逐步扩大覆盖城市

    有消息称,滴滴9日上线“滴滴跑腿”业务,隶属滴滴普惠出行事业群,由滴滴代驾团队负责。目前,该业务只在成都、杭州两地试点,第二批城市将在3月16日开放。

    对此,3月10日,滴滴方面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跑腿业务是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新服务,目前在杭州和成都试点,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首批跑腿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的代买服务。

    为何以杭州、成都为试点?对此,滴滴方面表示,杭州和成都有非常好的用户基础,希望在这两个城市先行试点,收集用户反馈,打磨好产品和服务之后逐步扩大城市范围。

    此外,滴滴方面还透露,“试点之后,滴滴跑腿覆盖的城市将逐步扩大,并面向社会招募跑腿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10日晚间登陆滴滴App,尝试切换成都、杭州两地,相应界面均显示“跑腿”业务。


    图片来源:滴滴App截图

    滴滴方面相关公告还显示,在计费方面,4公里内跑腿费用为12元;4-10公里为20元;10公里以上为30元,同时规定单次购买重量低于10千克,价格不超过500元。记者注意到,这一计费净额,与目前跑腿市场相关玩家费用相差不大。

    即时配送的机会

    滴滴为何此时杀入跑腿市场?

    疫情无疑构成主要背景。3月4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便显示,随着2019年新冠肺炎的突然来袭,其所造成的冲击则是目前共享经济平台所面临最迫切的问题。

    就网约车领域而言,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的体验出行中,某网约车平台司机对记者表示,直到当天下午,他才接到第一单。由于订单量的大幅下滑,平台为司机减免一半租金。并且,出车的司机数量亦明显少于疫情之前。

    网约车司机尚且如此,代驾司机的相关境况可想而知。滴滴又为何以跑腿为切入点?

    滴滴方面表示,跑腿主要提供酒精、药品、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的代买服务,为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的居民提供便利,也为平台上的代驾司机师傅们提供更多获得收入的机会。

    有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刺激了生鲜配送、外卖等线上消费配送到家的业务需求,配送员成为各个平台最为抢手的资源,滴滴在此时选择上线跑腿业务,一方面为受疫情影响的代驾司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或许也在试水日渐“热闹”的即时配送行业。

    根据QuestMobile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从1月24日至2月2日,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100%;而多点Dmall、京东到家的日活跃用户规模也获得了双位数的增速。由于疫情的延续,为了应对单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人手短缺等问题,“共享员工”成为了非常时期电商平台、即时配送平台共同的新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跑腿在内的即时配送江湖早已杀成一片红海。

    2018年,从年初95亿元收购饿了么引发行业内外轰动,到2.9亿美元战略控股点我达,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出手可谓豪爽。随后,长跑8年的美团终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此外,闪送、UU跑腿、达达-京东到家等即时配送公司均获得资本青睐,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迎来了“百团大战”后的新一轮繁荣与激烈角逐。进入2019年,美团推出“美团配送”新品牌,并升级配送开发平台;饿了么独立“蜂鸟即配”,两大头部企业的业务升级意味着市场培育趋于成熟。而顺丰的正式入局,无疑将即时配送的战火引向新高潮。

    在此背景下,滴滴的机会又有多少?

    实际上,在此番入局跑腿之前,滴滴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早已有所行动,最典型的便是,滴滴外卖的探索。不过其后滴滴又重新聚焦出行主业。

    有观点认为,一方面,滴滴跑腿尚处于试水期,作为后来者必然面临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作为超级独角兽,滴滴推出此项业务有一定的底气。同时,本地出行服务与出行之间本就存在天然的互补关系,与快车、专车等业务亦形成联动,加之滴滴在本地生活服务已积累一定经验。在此背景下,滴滴跑腿究竟能搅动出多大的浪花,值得观察。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股高开低走,道指率先转跌

    下一篇

    特写|“休眠”中的武汉光谷盼复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