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发公告宣布了Yes Bank的2020年重建计划。公告表示,Yes Bank在流动性、资本等方面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并且缺乏可靠的资本注入计划,因此印度储备银行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维护公共利益。
每经记者 边万莉,易望奇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前赴后继出海印度后,风险也在逐渐显露。
近日,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发公告宣布了Yes Bank的2020年重建计划。公告表示,Yes Bank在流动性、资本等方面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并且缺乏可靠的资本注入计划,因此印度储备银行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维护公共利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据了解,2020年3月5日至2020年4月3日期间,该银行的储户将不能提取超过5万卢比的存款。对于出海印度的中资企业来说,如果存款是在Yes Bank的话,那Yes Bank被接管意味着中资企业在印度的现金贷业务提现、放款、回款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国人的认知中,银行的形象一般都是可靠的,为何印度银行Yes Bank会出现问题?这次危机事件会给中资企业带来哪些冲击?中资企业又当如何应对?印度真的是“淘金地”吗?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专攻出海业务的资深律师刘逸星。
刘逸星,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兰迪律所全球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擅长于海外投资、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战略和诉讼。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着其他国家/地区不可比拟的人口红利。尤其是印度约65%的人群年龄在35岁以下,更为年轻化的年龄结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借贷需求。与此同时,印度经济的增长、互联网的发展、银行卡及信用卡覆盖率不足、低廉的流量成本等诸多因素,都在吸引着国内的金融科技企业。
出海印度的中资企业中也有不少企业将Yes Bank作为存款行或者支付通道。而据了解,此次Yes Bank被接管期间(2020年3月5日至2020年4月3日),该银行的储户将不能提取超过5万卢比的存款。即使是用于医疗、教育、婚礼或其他不可避免的紧急情况,确需提取超过5万卢比以上存款的情形,提取金额也不得超过50万卢比的上限。
“该通知一经发出,便引发了无数出海印度的中资企业的恐慌。在Yes Bank有大量存款的企业无疑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以该银行作为支付渠道的中国互金企业,由于Yes Bank的账户被封,整个印度现金贷业务的提现、转账、放款、回款等交易都受到限制。此次冲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出海印度的企业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课”,刘逸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表示。
刘逸星表示,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海外投资,从资金的汇出到利润的汇回,乃至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结算和存储,都要经过银行这道关卡;或者所有重大资产,都是银行作为保管人或把关人,所以银行的遴选和甄别,实际上是海外投资权利保障至关重要的一道关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导致了中国企业家和商务人士对银行的认识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偏差。
他进一步表示,在中国社会,银行出现任何一种风险,乃至系统性的风险,中国政府都会站出来,通过财政的力量跟政策的出台,来拯救银行,避免银行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因此,在中国企业家的意识中,他们不认为银行会破产。再次,中国企业家有储蓄的习惯,一旦有多余的资金都会储蓄在银行,很少做多元投资,而不像海外企业家,几乎不会把钱储蓄在银行,即便短暂的资金,都会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为什么会出现银行被接管的风险事件呢?
对此,刘逸星分析,“在印度整个国家,银行私有化程度非常高,而且由于印度整个社会的特殊性,印度的很多银行都掌控在权贵官僚的集团手上,这些权贵官僚集团几乎都是百年企业,或者传统的家族企业。由于印度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家族企业治理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很多传统家族企业已经陷入了破产或濒临破产的状况,也导致印度的很多银行出现了财务不良和濒临破产。”
当下印度银行业存在较大金融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存在输送利益给大集团的可能。刘逸星表示,尽管印度的银行业历史比较悠久,但现有的大部分私有银行经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队伍也不是很稳定,再结合印度政府的腐败与权贵阶层介入政治等因素,导致银行业被大家族、大集团掌控,完全存在银行向大集团输送利益的可能性,造成整个印度银行业经营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很差。近日印度排名前五的私营银行Yes Bank陷入经营危机并被国家接管就是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银行对开出的信用证,如不可撤销保函、见索即付保函等,在国际上几乎是100%的兑现,但是印度大多数银行,开出的很多保函和信用证,都会设置前置条件(做些手脚),并没有按国际银行的通用规则来操作。很多不可撤销保函或信用证,按国际惯例,银行应当兑现,但很多印度银行因各种理由不向持有人予以兑现。
刘逸星特别提醒道,“中国跟印度之间没有司法协助条例,即便案件判决胜诉了,对在印度的银行基本上没有办法执行,除非该印度的银行在中国有分行。即便是国际仲裁,只要一方当事人是中国人,在印度申请仲裁的执行也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在印度文书的造假率极高,涉及到金融票据的造假,银行并没有履行谨慎审核义务,导致中方投资者损失惨重;即使通过司法途径立案成功,但在印度犯罪嫌疑人的保释率高达80%-90%,最终也很难挽回损失。
“就在本周,本所已接到两起中资企业的股权、土地、公寓等资产被印度员工伪造文书转移侵占,原因是疫情期间,大多数中方人员无法前往印度,而创业初期的重要资料文件均由印度员工掌控,且印度的很多政府部门贪腐渎职严重,印度律师与会计师对中国企业缺乏忠诚度,导致中资企业损失惨重”,刘逸星如是说。
最后,刘逸星表示,综上,不仅仅是互金企业,任何一家中资企业在出海印度前都要做好基本功,谨慎遴选和甄别银行,识别合作银行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律所对合作银行开展尽职调查。毕竟要想在“Incredible India”捞金,必须要谨慎行事,防患于未然。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