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初,武汉市某社区公交车转运重症患者的新闻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让负压救护车这一特种车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与口罩、防护服等“软”装备相比,被称为“特大号N95”的负压救护车是率先实现保供的“硬”装备。
工信部装备一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累计交付湖北的负压救护车近700辆,确保了湖北省和武汉市各个时间节点的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农历大年初一(1月25日),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同时接到了工信部首批200辆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函。2月6日,第二批345辆生产任务接踵而至。而此时,国内每年负压救护车的产销量仅为50辆左右,相关备件储备不足,又恰逢春节假期员工返乡,主要生产企业均处于停产状态。
图片来源:新华社
某车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两难,任务函“兜底采购”的解决方案给了企业一颗“定心丸”。车企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如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改装分公司技术骨干大年初一就返厂上班,次日返工人员达95%以上。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冒着零下15℃严寒调车、运车,以最快速度将底盘运回车间恢复生产。
作为负压救护车的“标配”,负压系统和负压隔离舱是必要的关键装备。由于行业小众,国内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供应能力有限成为负压救护车产能提升的卡点。
工信部装备一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此,工信部积极协调北京核信锐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负压系统生产企业与主机厂密切协同,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负压系统日产能从不足20套提升到120套以上。
截至目前,国内负压救护车日均产能已超过100辆,主要生产企业已向全国交付负压救护车近2000辆。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