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客流量急剧减少、经营成本增加、现金流吃紧……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部分汽车经销商甚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根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7家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15家中型经销企业、86家小型经销企业中,约有三成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亏损,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的企业占比13%。
危机之下,汽车经销商如何握好筹码,守住自己的护城河?构筑“生死防线”的关键点是什么?大型经销商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应急措施又有哪些区别?政策“保驾”应瞄准哪些细分领域?近日,锐思咨询首席合伙人杨芳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企业要打“持久战”
“人们只有经历过危机,才知道安稳的可贵,而现金就是我们抵御风险的最好筹码。2020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以现金为王,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杨芳告诉记者,汽车经销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现金流支撑的行业,一旦销售、售后服务断崖式下跌,企业的现金流会瞬间吃紧,陷入僵局。
杨芳认为,短期来看,疫情对于汽车经销商的影响是让企业的收入锐减,现金流承压;长期来看,疫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信心和市场走势。
“虽然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疫情结束后得到释放,但我认为这只会带来短期波动,不会带来大爆发。”在杨芳看来,结合2019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来进行综合判断,经此一疫,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将有所下降。
“企业的恐慌绝不仅仅来自于疫情本身,而是对疫情后的市场形势信心不足。”杨芳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短期内采取“休克疗法”,极度瘦身,对现金流进行集中管理。
“过去日子好过的时候,部分汽车经销商并没有高度关注现金流的管理,真正遇到危机了,才发现漏洞百出。”杨芳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不少汽车经销商开始进行开源节流,以维系现金流的稳定。杨芳认为,仅靠企业自救是不够的,短期内企业要想渡过难关,还需要外力的帮助,如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不过,她也提醒记者,政策的支持只能帮企业短期扛一扛,长期来看,疫情会加速汽车经销行业的管理大变革。
杨芳告诉记者,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话语权很弱,常常会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即便是想查缺补漏,解决贪腐问题,或者来个管理团队的大换血,也会受制于行业潜规则而无从下手。这次疫情的暴发,加剧了汽车经销商的淘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让话语权回归到投资者手中,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凑式的管理,梳理人才结构,真正完成企业的深远变革。
应对策略各有不同
疫情暴发后,不少行业协会预测,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将更加突出。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大型经销商集团还是中小型经销企业,在近期都集中采取了线上直播、VR看车等创新模式进行获客,以提振销量。
杨芳认为,企业在社交层面、消费层面进行创新,并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当前企业最需要做的是深层次的变革。
在她看来,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进行深层次变革时,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对于大型经销商集团而言,最重要的是紧跟国家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挖掘衍生机遇。对于小企业而言,最紧要的就是低温冷藏,极速瘦身,梳理自身的结构,争取坚持活到疫情结束。
“对于弱势企业而言,晚死不如早死,及时梳理自己优质资产,还可以在兼并重组中卖上好价钱。”杨芳预测到,接下来行业内“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将愈发频繁,疫情结束后,行业内或将迎来兼并重组潮。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此时此刻,越理性越能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杨芳补充道,预计疫情缓解后,大部分汽车经销商将采取低价促销的策略抢客源,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
对此,她认为单纯靠降价来争取客户是不明智的选择,对于不同规模的汽车经销商而言,最关键的是明确自身的定位,寻找优质客户,用优质的客户来提高利润。
在杨芳看来,归根结底,企业的结构健康才能打硬仗,打持久战。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行业弱势企业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
理性对待政府补贴
鉴于疫情对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日前,诸多汽车经销商企业曾呼吁政府出台适当的扶持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向银保监会、商务部等递交紧急报告,希望予以相关的金融服务支持。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家也通过降低税费、增加贷款、下调利率、贷款延期、保险保障等各种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
杨芳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应谨慎对待政府的补贴。尤其是不能因为补贴的作用,产生市场被瞬间激活的错觉。总体来说,企业要采取经济化的管理措施,杜绝粗放型管理,在紧跟顶层设计的同时,做好自身的管理,尤其不能被补贴冲昏头脑。
“政府的补贴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活产业,但在落地过程中,也相应引起了一些过度投资、产能过剩、价格战,甚至‘骗补’行为。”杨芳建议道,除了实际的金钱补贴以外,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企业的措施还有很多。
她认为,政府部门可以在此期间,细化行业的标准,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人才筛选和培养等,从而加速不达标企业的退出,让优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相信,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会愈发谨慎、理性,我们也相信此次疫情会让更多的企业家清醒过来,抓住转型机遇。”杨芳认为,企业的转型关键除了要厘清自身的管理结构,人才结构也至关重要,因此她建议,政府对于企业的支持可以更加关注到人才培养和管理层面,在这些领域多做一些指导,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