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资产打上“安全”标签,进而获得更长远的全球信任,需要我们在继续严防国内疫情反弹的同时,做好输入疫情的防控工作,斩断其传播链条,堵住每个漏洞,以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中国和中国以外的新冠肺炎疫情,走出了两条方向截然相反的曲线。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已经从2月12日的峰值15152例,下降到3月2日的125例,其中湖北以外地区已连续5日新增确诊在10例左右;而在中国之外,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却在飙升,截至3月3日中午12点,这一数字已突破1万,韩国、伊朗、意大利的疫情已十分严重,而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经济大国的疫情数据也在快速增长。
疫情所过之处,工厂关闭,学校停课,娱乐活动沉寂,经济活动几近停顿。敏锐的资本急需寻找规避市场风险的出口,上周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经历了多年来最难熬的一周,从亚太到欧美,从中东到拉美,暴跌成为统一的旋律,美国股市一周跌去10%,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欧洲德法英三国股指周跌幅也都超过11%。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活动的巨大冲击,全球央行普遍寄希望以充沛的流动性帮助企业和市场渡过难关。就在3月3日,澳大利亚联储打响了降息的第一枪,在其公布的决议中,明确提到了“新冠病毒的全球暴发预计将推迟澳大利亚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胀目标的进程……有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必要”;在日本,央行在3月2日购买了创纪录的1014亿日元的ETF,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明确表示,将通过适当的市场操作和资产收购,向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在美国,特朗普再度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降息,而就在北京时间3月3日晚间,美联储兑现了降息预期,且一次性降息幅度达到了50个基点;在欧洲,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准备采取适当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新冠病毒对经济的影响。
尽管宽松预期刺激欧美股市反弹,但央行只能用流动性换来宝贵的时间,让市场回归正轨的治本之策只能是疫情得到控制乃至被消除。疫情防控是否有效,托底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有力,是决定资本判断某国资产是否安全的基本考量。
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已经取得明显好转、经济刺激措施果断、复工复产进展快速的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就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上周A股的调整幅度远低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本周上证指数也快速回升,基本收回疫情暴发以来的失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一度从7回升到了6.96附近。而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摩根士丹利上调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资产配置框架中的评级,并表示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股市将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
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全球化意味着人员交流无法完全被阻断,疫情输入的压力仍然很大。就在3月2日湖北以外新确诊的11例患者中,有7例都是“华侨之乡”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报告的意大利输入病例,而此前北京、宁夏、广东也已通报出现了输入病例。为中国资产打上“安全”标签,进而获得更长远的全球信任,需要我们在继续严防国内疫情反弹的同时,做好输入疫情的防控工作,斩断其传播链条,堵住每个漏洞,以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