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康泽药业依然未能扭转业绩多年下滑的局面——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了超过六成,这也为公司IPO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每经记者 朱万平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尽管近年来净利润连年下滑,康泽药业(831397,OC)的上市之心不改。近日,广东证监局网站显示,康泽药业在今年2月18日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目前正接受万和证券的IPO辅导。
实际上,康泽药业早有登陆A股市场的打算。2016年2月,康泽药业聘请广发证券担任IPO辅导券商欲冲刺A股。彼时,康泽药业可谓“意气风发”。2016年,公司营收大增60%,扣非后净利润大增逾40%。
但随后几年,康泽药业的业绩连年下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滑约16%、92%和63%。公司推进IPO也迟迟没有进展,为此公司曾多次寻求“卖身”,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业绩下滑、IPO不顺,多次“卖身”失败,康泽药业的种种遭遇,很大程度上与医药行业“两票制”等政策的落地有关,如今这种影响仍在继续,在此背景下,这次康泽药业的IPO之路能顺利吗?
2月20日,康泽药业发布公告称,经协商公司终止了与广发证券的IPO辅导协议,另聘万和证券担任辅导券商,并向广东证监局报送备案材料并获受理。这也意味着在两度“卖身”未果、业绩下降后,康泽药业拟再次冲刺IPO。
2016年,康泽药业首次接受广发证券的IPO辅导,而当年堪称是公司的“高光”时刻。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7200万元,同比增长约39%;而2012年~201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动辄翻倍,利润增速从未低于45%。
不过与4年前不同的是,近年来康泽药业净利润下滑严重。2017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了约16%;2018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暴跌超过90%,还不到500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了超六成。
“2017年,‘两票制’在国内大部分省份落地执行,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较大的实质性影响。”康泽药业曾坦言。而“两票制”下的医药流通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以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最大的民营药商九州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业绩持续飘红;而中小型药商市场份额被迅速抢夺与瓜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2018年康泽药业的营收超过23亿元,体量不能算小,但相较于营收动辄上千亿的行业龙头,依然差距很大。2018年,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九州通的营收分别达到3445亿元、1897亿元、1591亿元和871亿元。
如今,“两票制”政策依然在持续影响着医药流通行业。“201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新政不断,在医药分家、加快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医保控费三大政策的引导下,受‘两票制’、‘带量采购’等配套措施影响,行业整体增速持续走低,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康泽药业在2019年中报中坦言。
2019年上半年,康泽药业依然未能扭转业绩多年下滑的局面——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了超过六成,这也为公司IPO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过去几年,康泽药业一直在试图登陆A股。2017年1月,王子新材宣布拟收购康泽药业,但仅4个多月后,王子新材宣布上述并购流产,其中原因令人大跌眼镜。王子新材称,康泽药业不配合尽调,致重组一再延迟,最终流产。
在事后的重组说明会上,王子新材董事长王进军还声称:保留采取法律手段追究有关方违约责任的权利。而在这次收购中到底是谁先违约,也是个“罗生门”。而2017年6月,康泽药业实控人陈齐黛以“王进军存在违约”为由提出仲裁,要求王子新材返还前期支付的诚意金;随后王进军提出仲裁反请求,冻结了陈齐黛部分持股。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闹了几个月。2018年1月康泽药业宣布陈齐黛已收到王子新材退还的全额诚意金及孳息,其相关持股也解除了司法冻结。康泽药业与王子新材间的纠纷才告一段落。
2018年,康泽药业又拟卖身中珠医疗。当年4月底,停牌两个多月的中珠医疗披露了重组预案,拟收购康泽药业多数股权。彼时,康泽药业整体估值超过24亿元,增值率超过290%,加上公司2017年业绩下滑。这引来上交所的问询函。
回翻这份问询函,上交所询问多个关键问题:“两票制”对康泽药业业绩的影响;康泽药业估值较2016年6月增资时的14.82亿元估值大幅提升的合理性等。对这份问询函,中珠医疗多次延期后未进行回复,转而选择终止收购康泽药业。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珠医疗拟并购康泽药业时,康泽药业一度做出了极高的业绩承诺。据此前预案披露,康泽药业承诺:2018年~2022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5亿元、1.7亿元、2.05亿元、2.4亿元和2.6亿元,增长明显。
事后证明,这份业绩承诺难以实现。2018年,康泽药业扣非后净利润暴跌超过九成,不到500万元;2019年上半年,康泽药业扣非后净利润下滑了超六成,只有1150多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12月底,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净值约4.2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约37%;而最大的欠款方是公司的关联方,超过5800万元,占欠款总额约13%。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