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车企宣传“N95口罩汽车”受争议 业内呼吁勿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

    经济观察报 2020-02-24 08:5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受到疫情的影响口罩至今都是”一罩难求“,特别是具备医用防护功能的N95级别口罩。当然,也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人对口罩有了全新的认识——国人第一次对口罩这样大规模的知识普及还是2015年北京雾霾爆表的时候。不少人此前对N95、CN95这些毫无概念,更遑论分别医用防护和医用外科级别了。疫情提升大家对公共卫生理解,使得个人和公众卫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是在这个时候,陆陆续续出现的“N95汽车”却引发了社会的争议。所谓的“N95汽车”概念最早是从吉利汽车开始。2月4日,当时是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初期阶段,全国各地都在集中力量支援武汉,各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防止疫情扩散。此时,吉利汽车公开表示,前期先投入3.7亿元人民币,准备研发一款具备预防病毒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但什么是具备预防病毒的汽车,普通汽车怎么才能具备预防病毒的功能?吉利没有过多的解释。

    但从现实中来看,只有全密封的汽车或者是负压救护车才能达到这个标准。那吉利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究竟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呢?后来答案揭晓,原来是通过升级空调滤芯,通过开发新的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来实现阻隔和过滤细菌和病毒通过进风口进入车内,达到了“车用N95级别”的过滤。

    尽管和大家预期的防病毒汽车有不小的差距,而各自的适用标准也不一样,但N95汽车这一新该年还是引起了社会关注,此举也引发国内诸多车企的效仿。

    在吉利宣布要造健康车和N95级别防护的产品之后,上汽紧接着也宣布其产品是超过N95级别的汽车。自此“N95式”产品开始陆续增多,有不少家车企都宣布自身的产品都是具备N95级别防卫的汽车,包括一些豪华品牌也加入了“N95汽车”宣传。其中,自主品牌的宣传更为激进,他们有不少都宣称具备自身产品可以“防病毒”。

    当然,要做到防病毒仅仅升级空调滤芯,增加空气净化系统还不够。一些汽车企业为了提升车内杀菌的功能,还配备了车载紫外线杀菌灯、车载复合型电子滤芯和高温降菌等,可谓是全副武装。另外,还有车企宣称,其车内防护级别高于N95口罩,车主不必戴着口罩驾驶。N95汽车概念一处,旋即引发行业热议,有人点赞企业反应快的,也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蹭热度的营销。

    争议声不断

    从现实来看,先抛开汽车是否具备防护病毒,光汽车的空气净化能力是否真的达到N95级别目前都没有相应的认证规则和认证标准。

    在检测标准上,也直到2月12日,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诚认证”)推出了国内首个CN95认证(即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率分级认证,以下简称“CN95认证”)。但这标准随即就引发了争议。一天后的2月13日,科德宝micronAir(德国科德宝集团旗下过滤品牌,车内空气净化龙头企业)发布了一封“针对华诚CN95认证可靠性说明”的公开信,就直指这一认证有失权威性和专业性。

    在公开信中,科德宝认为,由于应用不一样、产品标准也不一样,华诚认证推出的CN95认证将汽车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率级别与口罩的N95防护级别关联,有“套用”和“误导”之嫌。也就是说,汽车空调滤清器与口罩的过滤等级标准不能“照搬照抄”。

    科德宝在公开信中得出这样的结论:CN95认证无法像N95口罩一样有效隔离病毒。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汽车空调滤清器都达不到隔离病毒的标准。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华诚认证的所谓“CN95认证”既不是行业标准,也不是团体标准,只是华诚认证的企业标准,权威性并不强。而诸多车企在使用中直接宣称N95级别,”给汽车带上口罩“,直接误导了消费者。

    “?汽车空滤也达不到医用n95的标准,过滤标准都不一样,一个是颗粒,一个是钠离子。”一位国内资深的汽车工程师对经济观察网记者指出,汽车也不是全密封的环境,车尾还有两个排气阀,车门的漏水孔是可以通到车内的,也不是完全密闭的。

    实际上,就在众多车企推出N95级别的甚至更高的“健康防毒汽车”,就引来不少公众的疑问。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一名网友称:“买不到N95就想骗我买车!这波智商税我不交,N95的概念和汽车有什么关系?”也有网友进一步提出:“假设同乘中有潜在感染的风险人员,这个系统真的能防病毒吗?”

    被指是“过度营销”

    不仅是网友和消费者对此存疑,行业近日也掀起了对这一话题的热议,且有多位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士对此表示质疑。北京广播电台《汽车天下》栏目则在文章中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有一些车企是在趁机贩卖焦虑,蹭疫情热度而实则在做营销。“五六年前空气净化器行业就出现过一次乱象,谁都在做空气净化器,都能卖空气净化器,都说能杀毒杀菌。后来国家才出一个国标来规范这个市场。现在汽车行业就缺一个国标。”北京广播电台《汽车天下》栏目主编张琦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利用‘N95口罩汽车’混淆视听的营销,有些是坏有些只是蠢。在全国扛疫的大背景下,无数人在一线奋战,大家都尽量做到不添乱。此时利用疫情,混淆病毒和病菌,试图传递买车可以代替口罩安全保障的概念,诱导消费者为了‘安全’来买车,消费者反倒有可能因听信而陷入险境,这种不负责任的营销良心不会痛吗?”北京青年报汽车融媒体事业部主任孙小宇向记者指出。

    此外,还有多位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N95口罩汽车”、“给汽车带上口罩”式营销当休矣。“这样的营销在短时间收获一些人认可,加上某些官方新闻机构吹捧,给公众造成了混乱的错觉,认为这样的汽车就完全隔离了病毒。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钟南山院士讲的非常清楚,开车出门本身就是最好的隔离。而汽车的病菌不仅仅从空调进风口而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汽车企业人士对记者如此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发出呼吁,在没有权威认证机构,且疫情尚处于艰难的控制期时候,车企应该停止N95式口罩宣传,避免消费者错误理解。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升级车内空气净化系统,确实做到了更为健康和环保的结果。“我们确实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在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展开技术攻关,与相关汽车空调滤清器供应商共同研发过滤效率更高的产品。”一家车企人士如此对媒体表示。

    当然也有一些车企宣布的政策也是为消费者免费更换车内空气净化器,在当前的防疫形势下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真诚点赞。”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车企用力过猛了,结果导致大家出现了情绪反弹。这就是过度营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士如此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营销要有底线

    在这一次疫情中,一些车企尽管没有研发防病毒汽车但却利用汽车制造企业的先天优势为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收获了品牌正效应。比如上汽大通、奇瑞商用车、华晨汽车、江铃汽车、北汽福田等连夜生产负压救护车送往抗疫前线。而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陕汽集团则利用自身车间开始生产口罩和护目镜,有效的缓解了当地口罩的紧缺并大量支援抗疫一线,一些零部件企业还在生产消毒液等。

    上汽通用五菱在决定生产口罩的时候,喊出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制造什么”,这一热血的口号不仅仅是企业的担当,也是最好的品牌烙印,一些网友和自媒体甚至自要自发送五菱上热搜。在生产了口罩之后,上汽通用五菱又生产了口罩生产线,随后又研发了全自动的汽车体温测试车,利用热成像技术随时随地监测行人体温。而身在疫区的东风集团,内部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抗疫,包括东风风神、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商用车等多家湖北地区企业员工也参与了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建设,东风出行一直坚持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出行。

    此外,诸如宝马公司等外资公司连续三次追加捐款,大众集团CEO开通新浪微博为中国加油加气,大众中国CEO在领英上点赞中国抗疫行动并澄清事实,这些都是最好的支持。此外,奥迪、奔驰、大众、福特等众多车企业开始调集资源捐款捐物。从国内车企来看,一些在海外有分公司的车企,利用全球资源收集口罩、防护服等资源,比如吉利、上汽、奇瑞、长城、江淮等,这些也都有力的支援了抗疫一线。

    对于近期的N95口罩争议,资深汽车媒体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主编张宇星向经济观察网记者点评道,汽车企业在进行任何营销活动的时候,应该坚守住底线。做到“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而在当下仍处于艰难的抗疫期,有些“营销”已经不是简单的蹭热点或打擦边球,而是在发国难财。“对市场和消费者应该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意,而不是坑蒙拐骗。以前有‘顾客是上帝’‘受众是衣食父母’等说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你的‘抖机灵’得逞于一时,也终将会被识破,被打回原形。”张宇星指出。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业受损严重,乘联会公布了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上半月(1-16日)整体销量来看,国内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仅为2249辆,与去年同期的29090辆相比,大跌92%。乘联会分析认为,2月份汽车厂家销量将大幅低于预期,预计销量同比下跌70%左右。在此情况下,诸多车企压力山大,而此时如何获得订单,保证企业运转成为生死存亡的头号问题。

    “压力大一些车企可能没有细想背后的红线问题,夸大了实际效果。”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截至2月23日,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在知乎等媒体和社交类网站上,“N95汽车”也受到热议,其中多数观点认为这不过是一场营销。而目前,在一些车企的宣传中,已经开始注意宣传的话语和导向,在车内空气净化上的宣传上未再使用“给汽车带上口罩”,“防病毒汽车”、“N95汽车”等言语。

    上一篇

    汽车消费或将掀起新一轮高潮 地方促销政策开启

    下一篇

    2月上旬下滑超九成 政策市能否暖车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