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商业模式已经过验证、现金流为正,这是我们扶持的标准。如果现在还在探索商业模式,那肯定是不行的。——英诺创始合伙人李竹
每经记者 唐如钰 每经编辑 肖芮冬
突发疫情的冲击不仅打乱了创投圈2020年前进的步伐,也将许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推到了生死一线的边缘。在此情况下,许多PE、VC纷纷行动起来,一方面采取举措助力被投企业攻克难关;另一方面,也积极调整2020年的投资策略以度过这个格外漫长的冬天。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位一线创投机构合伙人,听他们讲述自己所在机构与被投企业一同共克时艰的故事。
成立于2013年的英诺天使基金(以下简称英诺)是早期投资领域的佼佼者。其四期基金募集超30亿元人民币,管理规模堪比VC,过去7年里投资的400多个项目,超60%进入下一轮次,这样的成绩在创投圈并不多见。
疫情爆发后,英诺在线下服务、餐饮领域的部分项目受到了明显冲击。不过,英诺创始合伙人李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基金并不会因疫情而暂缓今年前进的步伐;相反,预计2020年英诺的投资数量和规模都会超过去年。“我们对疫情的看法是乐观的,也有充足的‘子弹’。”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疫情发生至今,对英诺投资的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李竹:英诺目前的400多个项目里以科技类企业居多,这类企业受疫情的实际影响不大。还有部分人工智能医疗赛道的项目则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色,给一线疫情防治提供了不少援助。
不过,第二期基金投的部分线下服务、餐饮行业企业,受影响十分明显。实际上,这些企业已经实现盈利,现在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延长歇业时间,没了收入,接下来他们的现金流就可能出现问题。这也是我们比较担心的。
NBD:针对疫情之下被投企业面临的困难,英诺采取了什么举措?
李竹:过去两周,我们团队基本跟所有被投企业都一对一沟通过一遍,去了解、判断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辅导、解决。比如,我们会帮生产、销售承压的项目去对接资源和客户。
对于那些受影响较大、资金可能出现困难的项目,一方面是帮企业对接银行,希望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缓解压力;另一方面英诺也在考虑向他们提供短期的过桥贷款。
NBD:哪类企业是当下英诺重点扶持的,具备什么特质?
李竹:疫情前商业模式已经过验证、现金流为正——这是我们扶持的标准。如果现在还在探索商业模式,那肯定是不行的。
当下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疫情前健康运作,当下受疫情的孤立性冲击,暂时陷入困境;另一类,就是商业模式本就存在问题,在疫情下会加速倒闭。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扶持第一类值得被救的企业。
NBD:许多机构的步伐都被打乱了,今年英诺的投资节奏是否会相对放缓?
李竹:我们对疫情的看法其实比较乐观,这给风险投资带来的是短期影响,预计3月后会逐渐回归正轨。
2020年对于英诺来说反而是投资压力比较大的一年,我们第三期基金的投资期会在今年结束,新成立的第四期科技基金也刚完成3.5亿元人民币募资。所以,现在我们“子弹”充足,预计2020年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规模都会比去年更大。
再有,英诺仍然会主要聚焦A轮之前的投资,同时会倾向于商业模式更成熟的企业,单笔投资规模也会适当提高。比如,有的项目成立之初就对市场有了清晰的认识,未来一年现金流即有希望为正,这样的项目即使在天使轮估值达数亿元人民币,我们也会参与进去。
NBD:投资方向是否也会因疫情的冲击而有所调整?
李竹: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疫情下,云领域的许多项目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比如我们在云教育、云办公、云娱乐赛道的一些公司最近订单、收入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所以今年,在云领域我们的投资会进一步加强。再有,先进制造业包括航天科技、芯片,以及生命科技领域也会是今年关注的重点。
NBD:很多投资人都在警示今年融资会很困难,您对今年计划融资的项目有何建议?
李竹:春节之前,我们有不少企业拿到了新一轮的融资。目前,有部分企业确实有资金需求,计划在春节后启动新一轮融资,而现在受疫情的影响行动都暂缓了。
预计3月,我们会开始有条不紊地推项目,把这些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推荐给其他投资机构。其次,疫情也会影响大家对项目的心理估值。对于估值不高的企业,建议可以先把融资目标调低或者说把一轮分为两次融,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前进。那些当下并不太“差钱”的企业,那就最好晚几个月再去见投资人。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