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天,最长可达24天。研究还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
个别潜伏期最长24天
钟南山团队得出几个关键结论,刷新了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
首先在潜伏期方面,研究得出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位潜伏期天数为3天,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不过从此次多地确诊的1099例患者样本来看,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最短为0天。
其次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来看,仅43.8%的患者在早期出现了发热症状,住院后发热的比例激增到87.9%,这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最受关注的结论是,论文还对新型冠状病毒与肺炎的联系打上问号,并把这一病毒感染病症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研究指出,一些感染者出现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肺部CT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准确率只有76.4%,也就是说肺炎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表现,因此是不是肺炎不必纳入临床症状。
除了以上几大临床特征的重要结论之外,论文还从人口统计学进行分析。在1099例患者当中,有2.09%为医疗工作者,1.18%有野生动物接触史,31.3%近期到过武汉,71.8%有接触过武汉人。
据红星新闻报道,2月10日,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表示,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长隔离期,关伟杰表示,仍是个例。
不排除“超级传播者”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传播途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在62例粪便标本中有4例(占比6.5%)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另有4名患者的胃肠道、唾液、尿液中检测为新冠病毒阳性。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的可能,建议在卫生措施方面,应考虑做好胃肠道分泌的污染物传播途径的防御。
(综合第一财经、南方日报、科学网、新华社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