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多地大面积复工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人员的流动性、聚集性增强,各地更要注意依法防控、精准施策,找到有效防疫、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的平衡点,避免“一刀切”。
每经评论员 李秀明
2月9日晚,浙江发布“疫情防控责任令”,指出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擅自升级、层层加码,粗暴地“一刀切”,影响居民生活和产业恢复,责令各地立即“纠偏”。浙江的“纠偏令”一出,全国的网友都成为“自来水”,纷纷转发。可见,好些人苦“偏”久矣。
这两天有一则让人心酸的新闻:一辆湖北的大货车,因多地不允许其出收费站、进服务区,在高速公路上“流浪”了20天。也有地方并没有粗暴“一刀切”,譬如明确除特殊行业外,其他企业自行决定复工时间。
是的,眼下疫情依旧严峻,防控疏忽不得。但是,不得疏忽,不是机械地越紧越好。过度管控“画地为牢”,恨不能“禁足”所有人,便是矫枉过正。过度管控和疏忽怠慢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态度和办法上的消极,缺失依法防控和科学作为。防疫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过度升级管控,既加重公众恐慌,更会增加内耗、自损战力,不利于防控一盘棋的大局。
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释放“依法防控”的明确信号,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8日,国务院发出通知,要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尽早恢复正常生产,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的政策指向是明确的。因而,让抗“疫”回到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是眼下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亟需重视的问题。
从经济的角度看,过度管控会在经济领域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这不利于有序复工,不利于防控精准化精细化,也不利于生活物资的保障,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基本秩序,更会使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受到更大威胁。
尽管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多地大面积复工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人员的流动性、聚集性增强,各地更要注意依法防控、精准施策,找到有效防疫、社会生产、居民生活的平衡点,避免“一刀切”。
早上去小区门口取快递,望见小区里的海棠已经花满。立春过了,元宵节过了,外出和工作是很多人的迫切愿望。疫情牵绊之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步伐不能大步流星,但在人们渴望正常工作、盼望正常生活的路上再砌墙断路、“画地为牢”,恐怕会事与愿违。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