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同比看,CPI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情况。
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
单月CPI出现同比涨幅“破5”的情况,近年来比较罕见。专家指出,1月CPI同比涨幅超预期,春节错位和当前疫情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在经过连续7个月的同比下滑之后,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再次“转正”,同比上涨0.1%。对于这一变化,有市场观点分析称,1月数据的上涨不能说明PPI走势短期内出现好转,但伴随着疫情的逐步消解,未来PPI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抬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月CPI同比涨幅为何超过市场预期?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春节错位影响了1月份CPI走势。由于今年春节在1月份,2019年则是在2月份,另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导致1月份CPI同比涨幅走高。
而到了2月份,上述错位因素的影响就会反过来——去年2月由于春节因素基数会相对高一些,因此今年2月的CPI有望出现回落走势。
除春节错位因素外,新冠肺炎疫情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张德礼对记者表示,除错位效应外,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居民大量囤积物品也是推升CPI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分项数据看,1月猪肉环比涨8.5%,在12月环比短暂下降后再度转为升势,同比涨幅则从97.0%回升到116.0%,影响CPI同比上行2.76%,贡献率为51.1%。
鲜菜价格环比涨15.3%,鲜果价格环比涨5.5%。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保健项环比涨0.6%,为2017年10月以来新高。
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仍在持续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对接下来的物价走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向记者表示,短期来看,疫情的影响将给CPI上涨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大量企业开工延期,部分地区交通、物流中断,导致生产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生活必须品和病毒预防、防护用品可能会出现恐慌性抢购和囤货。
张德礼也认为,由于缺少口罩等医疗物资,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目前返程率不足20%,生产恢复较慢。参考非典时期经验,2003年3月~5月全国CPI环比平均比前三年对应月份均值高0.2%。因此受疫情冲击,CPI同比回落幅度将慢于此前预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除CPI同比涨幅创近年新高外,PPI数据在时隔7个月后再次“转正”,也是此次数据发布的一个焦点。
此次PPI“转正”是否是趋势性的?多数市场机构认为,公布的数据还不能支撑上述结论。
董莉娟分析说,据测算,1月份PP1的同比涨幅仅有0.1%,主要是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
范若滢也向记者表示,PPI同比上涨0.1%,基本没有新涨价因素影响。分结构来看,主要是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推动。其中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4%。
专家还提醒,PPI走势未来仍有重新掉头向下回落的可能性。范若滢表示,考虑到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仍在继续,部分地方封城、延期复工等措施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冲击,预计短期内PPI大概率将重回负增长区间。
也有专家强调,PPI增速在疫情逐步好转后有望抬升。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认为,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短期被压制,对中上游的传导仍然不畅,难以拉动PPI回升。但伴随着疫情的逐步消解,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拉动,进而传导至工业品,未来PPI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抬升。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