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郑步春
2020年春节后首周,A股受疫情冲击,先是暴跌,随后天天上涨。
上周,上证综指低开8.73%,最深时跌9.79%,最终一周仅跌3.38%,报收于2875.96点。沪指虽弱,其实并没反映多数个股表现,多数个股并没跌多少,不少品种还有显著涨幅,较强的是创业板或科技股。深综指一周累计小跌1.18%,中小板综指跌1.13%,创业板综指涨2.02%。
由个股表现看,除一些医药、口罩等个股强势外,一些“利好”并不那么直观的品种也于稍后被敏锐的投资者陆续发掘出来,云业务相关品种或远程服务相关品种就属于此类。上周一,正宗的云业务新股优刻得还未受多数投资者待见,股价也跌得惨不忍睹,但周二起能看明白的人不断增加,股价于是天天疯涨,竟然在一周内翻番。
权重股上周表现中性或偏弱,表现明显较弱的是权重最大的银行股,这自然使沪指大为落后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小微企业的打击比较大,这些企业势必需要社会各方鼎力支持,显然少不了金融支持。
上周,外资呈现明显净流入格局,仍以电器、消费等品种为主,包括不少受疫情冲击较明显的个股,很少流向受疫情“利好”支撑的品种。外资这样的动向充分反映其比较着眼于长远的操作思路。以受疫情影响十分明显的上海机场为例,外资在上周疯狂买入。
外资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未来几个月或半年的损益,这若放在十几年前是没办法想象的。这种操作手法对内资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不见得会立即影响到行为。因为内资考核期太短,资金委托人(包括但并不限于“基民”)也往往看得较近,所以天然更急功近利。
如果有关方面真想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或者想避免核心资产过度流失,那么我觉得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
目前正是经济指标高发期,但个人觉得处于当前非常时期,已没必要浪费时间看这些了,未来A股走向几乎只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疫情发展;二是央行以何等力度释放流动性。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从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下降幅度达到42.8%,这表明各地联防联控机制以及严格管理等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上周五,医药股有所震荡,虽然也有不少品种继续涨停,但也有炸板的,典型的如龙头鲁抗医药。个人觉得后市投资者对此类个股应警惕,如果医药股相关“利好”长期持续,那么我相信其实并没理由过分看好。
笔者已在微信平台开辟专栏,读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间通过微信直接查看笔者的最新观点,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N+财经(微信号:njcjnews)。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