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让理性战胜恐慌,让同情、理解和支持战胜偏激、狭隘和焦虑,维护团结合作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大局,这才是抗击疫情的必胜之道。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是需要团结而不是羞辱的时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向世界发出这样的强烈呼吁。显然,尊重世卫组织权威专业建议,采取符合世卫组织建议的措施,避免影响正常国际人员往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当是各国对待疫情的基本态度。
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冷静理性评估疫情严重程度,客观告知公众这场疫情死亡率低,且治愈人数已开始超过病死人数的现实,防止恐慌带来次生挑战,已成为当前考验智慧、理性、人性的指标。可以想见,如果所有国家的这些指标都能及格,攻克眼下难关就可能容易得多。然而,个别国家就是违背了世卫组织“没有理由采取不必要的措施干预国际旅行和贸易”的建议,作出过激反应,采取过度应对措施,给正常的国际旅行造成了障碍。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夸张”施策引发的恐慌效应,已经在一些局部助长了恶意、恶言、恶行的滋生。比如西方一些媒体“借题发挥”,漠视《国际卫生条例》第三条原则所要求的“各成员不得采取助长污名羞辱或歧视的行为、行动”,污称病毒为“中国制造”“黄色警告”,赤裸裸地给华人乃至亚洲人贴标签,西方一些国家甚至出现针对亚裔的暴力个案,这些煽动种族歧视的荒谬言行,不仅无助于全球团结合作抗击疫情,而且客观上制造并扩散了恐慌。
当然,国际社会主流舆论还是站在正义和公道一边。中国人民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行动和成绩深深打动了世界,国际上出现的任何对华偏激歧视言行都受到正义力量的坚决声讨——很多国际人士站出来直斥歧视性言行“愚蠢”“不可容忍”,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我不是病毒”的话题,在媒体上发文疾呼“疫情不能成为产生排外情绪的借口,危机不能泯灭人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批评抵制言论是“愚昧且不合逻辑的心态”,直言“病毒进入你体内前,可不会查你护照”,强调“这场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不是国家与种族之间的问题。各国需要和中国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克服挑战”。德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多国政要也发出抵制歧视、停止仇外的呼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病毒研究学者迈克尔·莱维特则犀利指出:西方媒体以自我为中心报道如何限制疾病在中国境外的暴发,而从未给予鼓励和声援,这让人深感其狭隘和可悲。
岂能让恐慌给疫情雪上加霜,岂能让团结合作护佑生命行动受阻?翻开人类与病毒疫情抗争的历史,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从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寨卡等疫情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始终警示世人,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超出国界,“我们都身在其中,我们只能团结一致阻止它”。正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面对疫情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有强烈的团结意识。
抗击疫情,中国面向世界展示的团结合作精神,已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和支持。中国快速发现疫情、分离病毒、测序基因组并与世界分享,采取众多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防控举措,这些强有力的举措被称赞为“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感慨:正是中国人民,特别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及其他湖北城市的人民,承受着最沉重的负担。正是中国作出的牺牲和承诺,避免了疫情在全球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保持人性,我们将失去更多。
疫情无情人有情。让理性战胜恐慌,让同情、理解和支持战胜偏激、狭隘和焦虑,维护团结合作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大局,这才是抗击疫情的必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