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战“疫”实录| “云监工”看着6000人“搭积木”?雷神山医院建设没想象那么简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04 16:23

    开工第八天,雷神山医院的雏形已经显现。“但这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简单。”施工现场的人员介绍,虽然雷神山医院是为了抗击疫情快速上马的项目,但医院从规划到施工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

    每经记者 滑昂 李少婷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滑昂 摄

    提起武汉江夏黄家湖片区,武汉人多半会联想到“大学城”、“军运会”。但随着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武汉乃至全国逐渐扩散,黄家湖湖畔正在崛起一座包含1600张床位,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雷神山医院。

    1月26日开工建设的雷神山医院,是武汉市参照北京小汤山模式打造的第二所“战时医院”。此前,火神山医院经过8天的高强度施工,已于2月2日正式交付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雷神山医院距离交付的时间所剩无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两家医院主体均采用箱式房吊装搭建而成,春节期间最多有5000万网友观看施工现场直播,以“云监工”的方式为建设者加油鼓劲。

    但看似“搭积木”建设医院的方式,远没有直观上那么简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了解到,6000多名工人正采用倒班的方式,24小时不停施工。隐藏在活动箱式房背后的各类电缆、氧气管道、负压系统、排污管和空调以及ICU(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设备安装,以及要迅速搭建一个配套的,可供2000名医护人员居住的生活保障区,都无一不在考验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

    武汉市人最密集的地方

    武汉按下了暂停键。

    街面上空旷少人,道路上车辆疾行。而大量的工人在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聚集,工地外,等着送物资的车队排起了长龙,仿佛武汉的生机都在这里了——不到8万平方米的建设工地上,6000余名工人以轮班倒的方式几乎日夜不息,千万人通过“云监工”的方式正在见证武汉市第二个“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

    大年初一,宣布建造火神山医院次日,雷神山医院也被提上日程。根据官方介绍,雷神山医院预计可容纳病床1600张,可容纳医护人员约2300人,1月26日开建,预计将在2月5日晚交付投入使用,将在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滑昂 摄

    11天,这是雷神山的全部工期,比火神山多了2天,但也十分紧张。“因为我们来得时候比较仓促,所有物资都要现采购,包括还有物资要从武汉外面运过来,有些材料还需要现加工生产,这个时间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位后期加入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程方人员表示。

    与位于北京的小汤山医院不同,武汉地区相对潮湿,需要在设计上考虑差异。“病区地面要有高差,防止积水。患者通道也不能露天,最好能加个遮雨棚。要是用电空调采暖,室内温度升高可能会滋生细菌,还要增加通风量。”小汤山医院的设计者黄锡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潮湿环境下,污水处理工作更显重要。2月2日下午4点,一位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匆匆走进雷神山建设工地。正和同事赶着去干活,她向记者介绍,其所在的污水处理公司已在4天前进驻工地,马上就要投入正式运行。

    火神驱瘟,雷神惩罚罪恶,这两座取名自中国民俗文化的“小汤山医院”已经成为武汉内外对于防控疫情希望的寄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医院承建单位中建三局方面获取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月2日16时该项目总体完成75%。其中隔离病房完成70%,箱式房吊装完成超1400间,地板胶施工完成800间,首个完整病房样板房装修完成。二期ICU病房钢构吊装完成40%。医护生活区完成85%,7栋医护宿舍施工内容基本完成。

    最难做的是ICU病房

    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傍晚落下,工地上更冷了,但工人们不能停下来,他们在与疫情赛跑。有施工单位为工人紧急协调雨具,还有施工单位现场派发军大衣,“怕降温,也能当被子盖”,一名工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云监工”的视角来看,开工第八天,医院的雏形已经显现。“但这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简单。”施工现场的人员介绍,虽然雷神山医院是为了抗击疫情快速上马的项目,但医院从规划到施工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

    难度不仅在于工程的庞大,事实上,同时协调多家施工单位,不同工种、不同供应商的协作,本身也是件大工程。

    一位拉着电缆的货车司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和同事来自武汉第二电线电缆东西湖有限公司,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大部分电缆都来自他所在的企业和兄弟公司,由于进场需要统一调度,而送物资的车辆非常多,他们从上午十点到达雷神山医院外,直到下午四点仍未能进入雷神山医院建设场内。

    “危险也没办法,哪个不晓得危险,我们也想宅在屋里,但是都宅在屋里怎么搞,总要建设的。”另一位货车司机告诉记者。

    普通的活动板房升级为有特殊要求的病房,精细化要求也增加了工程的难度。“这么多人同时住在一起,如果实际运行起来,是很复杂的。”场内施工人员介绍,“这里是氧气管道,你看还有这么多接线盒、管道,还要有负压、排污,这里面最难做的是ICU病房”。

    记者看到,雷神山医院的普通病房,面积约有20平方米,而参照此前曝光的火神山医院病房布置,一间病房将布置两张床位,总计隔离病房床位将达1600张。目前,可容纳2000人居住的医护人员生活区箱式房吊装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内部生活设施的安装。稍晚些动工的专家楼,则正在加紧进行结构搭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滑昂 摄

    与此同时,在雷神山医院的隔离区,病房的吊装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场地上大型调车密集作业,将在医院工地外早已拼装好的箱式房以“搭积木”方式一一安装到位。

    汶川重建者从江苏自驾驰援

    下午5点左右,雷神山医院建设场内临时食堂外排起长队,建设者们开始分批就餐。老吴站在一个拐角给工友打电话,拿着饭票招呼他们一起来吃饭。

    老吴是江苏苏州吴江人,在雷神山医院负责活动板房的建设,大年初一他接到单位通知,初二一早拿着政府的批文自驾700多公里,在初二晚上就到了武汉。

    “家人是比较担心,但是我们经常隔个两天就给他们报个平安,没啥,你看这有啥?没啥,对吧?”老吴说,他没有恐惧感。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很多兄弟单位,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在阖家团圆的日子自愿来驰援武汉。老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道,上一次千里驰援还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从6月一直到奥运会前。

    “当时我们去的第一站是绵阳,第二站是都江堰,都江堰的工期我们做好了之后奥运会正好开幕,开幕式我们也是在都江堰看的,跟那边当地人一起看,看完第二天就回到苏州。”老吴说道。

    工期紧张,加班是不可避免的。老吴介绍,工人们一般晚上最多干到11点,有时候需要两班倒,白班和夜班交替进行。他对工地的生活保障已经很知足了,“口罩每天都发,有牛奶还有水,有时候夜晚加班还有夜宵。”

    现在仍有志愿者希望加入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老吴向记者表示,前两天还有个朋友从苏州给他打来了电话,希望能来做义工,老吴拒绝了,“你没有技术,你过来干嘛”。

    像老吴这样的工人,在雷神山和火神山四处可见。2月2日,工人在火神山建设场内席地休息的一张张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留言:“这群人是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在采访的过程中,老吴一再表示他的辛苦不算什么奉献,“现在都在赶工期,辛苦个几天就过去了”。

    天色渐晚,工地的照明灯亮起,有的工人已经吃完晚饭。“我团队过来了,我们准备去吃饭,吃了饭我们还去加班。”老吴匆匆转身离去。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滑昂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辟谣丨钟南山院士机场所见并非吉利德老总 瑞德西韦正在进行临床实验但效果待考

    下一篇

    视频丨湖北以外全国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是9天多 湖北省平均住院日是20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