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小编盘点了关于疫情的10大最新网络谣言,为你逐一击破。
每经编辑 卢祥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全国多地区发生,随着病情的扩散,很多谣言开始在网上泛滥传播起来,造成了社会恐慌,扰乱了抗击疫情的公共秩序。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盘点了关于疫情的10大最新网络谣言,为你逐一击破。
图片来源:摄图网
谣言一,美国为中国豁免治疗新冠肺炎药物专利?
从昨天下午开始,一则宣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中国豁免了一种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专利,令中国可以直接仿制这种药物治病救人”的消息,开始在中国的社交网络疯狂传播起来。
有人称消息来自“彭博”,还有人宣称这个消息来自“白宫官网”。但“彭博”和“白宫官网”上,并没有这些内容。
另外,消息中所宣称的“紧急公开药物分子结构至4月27日”,就是一个很暴露“智商”的话。因为瑞德西韦的分子式早就公开了,网上随处都可以查到。而且公开分子式也根本不等于什么“专利豁免”,也不等于就能“仿制”出药物。
谣言二,谈恋爱可以预防肺炎?
2月3日,网络上流传一张截图,截图上显示,有官方媒体微博报道称,李兰娟院士表示,谈恋爱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有效手段。
据钱江晚报,此为网友P图恶搞,非常时期,不传谣,不造谣。
每经小编在微博搜索发现,该媒体并未发布过类似微博。
有网友发现,同一时间段该媒体发布的微博是另外一条内容。
谣言三,新冠病毒通过眼神对视传播?
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而眼神对视不属于前述任何一种。
另外,造谣网民已被依法处罚。
谣言四,中国被列入“疫区国”?
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对此,近日网上出现了一些谣言:中国有可能会被列为疫区国,为期三年,中国经济要倒退20年。
实际上,这些都是谣言!
“疫区国”这个说法并不存在,WHO从来没有将整个国家划为“疫区”。另外,PHEIC和“疫区”是两码事,PHEIC是对一个卫生事件的判定,看此事件是否对其他地区的卫生构成了威胁。
谣言五,暂免武汉红十字会救灾物资管理
一张“人民日报报道截图”在网上流传,该截图显示:“ 1月3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专门视频会议,研究并决定暂停武汉红十字会接收社会捐赠物资并管理发放的工作……”从图片中看,这篇报道刊发于2020年2月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
记者查阅了2月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内容,并没有发现这篇题为《暂免武汉红十字会救灾物资管理》的新闻。
仔细辨别的话,截图相关内容新闻要素大量缺失,所拟标题没有主语,文章第一行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且规范的称呼,应为武汉市红十字会,而不是武汉红十字会。
谣言六,南京自来水氯气消毒已用最上限标准
网上热传“南京自来水氯气消毒已用最上限标准”“建议家中喝的水、烧饭的水,先开盖露置在空气中让其挥发一下后再用”,这则消息1月30日在南京热传,引发市民担忧。
1月31日早晨7点31分,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辟谣称,南京市自来水水质优良,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谣言七,“吃XXX可防止冠状病毒肺炎”
流传版本:吃辣椒、香蕉、草莓、大蒜、喝茶、酒、陈皮水、大蒜水等。流传中多借用“钟南山建议”或是某位营养专家、权威媒体等名号。
均衡饮食,有助身体健康,但是说“某种特定食物可以抑制/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都是谣言。
谣言八,洗热水澡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月28日,一则名为“劝君洗一热水澡,新型病毒大减少——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建议书”在不少微信群里转发,一名免疫学博士建议通过洗热水澡保护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1月28日向广州日报记者表示,“在家里洗(泡)热水澡和高温消毒是两码事,洗热水澡保护易感人群不宜宣传”,高温消毒是专业的事情,跟在家里洗热水澡不一样。
谣言九,“病毒没那么厉害,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没事”
全部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做防护。
不易感≠不会感染,年轻是资本,可是也别拿命去赌。
厉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目前的流行病学而言,儿童、年轻人对病毒不易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掉以轻心。
谣言十,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口罩厚度不等同于防护效果,医用外科口罩摸上去比较薄,但过滤效果却很高。
另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群不是私密空间。群员随意散布未经核实的谣言,要担责。同时,群主也应积极履行责任,不让微信群成为不实信息的“发酵池”。因微信群里出现有关疫情的不实信息,近期已有多名群主被约谈、批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环球时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央广网、上海科普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