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数据显示,1月28日0~24时,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新增重症病例263例,新增死亡病例26例(湖北省25例、河南省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3例,新增疑似病例3248例。此外,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103例。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1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截至1月28日24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28日0~24时,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59例。对比1月24日以来的数据,这是春节假期以来每日全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首次出现减少的情况。
不过与此同时数据也显示,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02~2003年8月间“非典”确诊病例数5327例的数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后发现,自1月24日起,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快速增加的势头。
数据显示,1月27日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相比24日增加了近3倍。
数据来源:均来自国家卫健委
不过到了28日,情况出现了明显变化:当日各省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比前一日足足少了312例。这表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7.6%。
备注:1月20日及21日新增及现有疑似病例均指的是湖北省以外省份报告的病例数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自春节假期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次疫情的“中心地带”——武汉市及其所在的湖北省病例数出现大幅减少。
对比27日和28日数据来看,湖北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在一天之内下降了35%,武汉全市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下降了64.7%。
从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数1天之内出现的明显下降来看,此前当地出台的一系列“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措施,特别是“封城”等举措,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当然,湖北一日新增840例的数据还是比此前长期以来该省通报的每日新增病例数据均值高出很多,这也意味着,“封城”措施是否完全发挥作用,还需要几天的“观察期”,绝不可掉以轻心。
在湖北以外省份,情况则出现明显分化。
从“面”上看,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而从“点”上看,一部分省份28日已出现当日无新增病例情况,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省份病例继续大幅度增长。
疑似病例省份增至31个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29日上午国家卫健委的通报中首次提及“西藏出现疑似病例”,这也意味着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经全部出现疑似病例。
此外,29日当天,有两个省份通报前一日无新增病例:贵州省卫健委通报称,2020年1月28日0~24时,该省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病例,随后,青海省卫健委也发布相同表态。
这两个省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累计病例一直处于“个位数”阶段,并未出现指数式增长的迹象。
在疫情还处于“苗头”时,贵州、青海就成功实现病例“零增长”。说明当地的防御措施起到了作用,疫情在第一时间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另一些省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升的势头没有被遏制,这是整体数据向好背后的一个“隐忧”,显示出之前没有发病迹象的已感染人群可能进入密集发病期,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还有造成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比如说,28日当天,浙江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比前一日(27日)足足多出78例;呈现出了一波“U型”上升态势,其中温州发现病例占了大头。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指出,从武汉返乡的温州人潜伏期已过,开始进入发病期,是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出现明显减少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果观察2019年12月底以来的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然相当严峻。
29日最新公布的数据就显示,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已逼近6000例病例。
对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原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末至2003年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
“非典”累计病例数从0到5327例,用了将近9个月;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病例数从0(2019年12月30日首次通报病例)到5974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从上述数据对比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能力明显强于非典,需要我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不过,对比“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死亡率可以发现,当前疫情下的死亡率(约2.2%)仅为非典(6.5%)的三分之一左右。近期报道也显示,一线医护人员已找到了多种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明显作用的药物。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