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思东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没有接触到人类的时候,病毒没有机会侵犯人类。但一旦接触人类,包括人为的捕杀、驯养等方式,病毒发生了适应突变,就可能攻击人类。病毒为了生存,有时会不断变异,有些变异可能对人没有毒性,但有些变异则会使人致病。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1月22日,国新办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可能就是武汉海鲜市场野生动物及其所污染的环境。
吃野味是一种陋习,这早已成为共识,但仍有部分人对野味趋之若鹜,这一需求甚至还产生了与食用野味相关的抓捕、贸易运输等产业链,这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思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大都可能携带特定的病毒、细菌等,却往往能够在市场偷偷售卖,有些甚至还公开买。由于数量比较少,所以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这是值得大家去关注的。
1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林草、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和职责分工,突出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力度。
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知要求,对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一律严禁进入市场。要突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重点场所以及网站,开展联合检查,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NBD:吃野味被认为是陋习,但一些人还是趋之若鹜。在您看来,食用野生动物有怎样的安全隐患?
陈思东: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大概有三四十种,这其中的60%~70%都来源于动物,尤其是一些野生动物。有人吃野生动物,就会有人去抓,而且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些行为也使得动物本身携带的病毒有机会接触到人类。
一般来说,动物携带的病毒是比较多的,对于家禽家畜等饲养的动物,因为有相关部门监管,也有一定的检验检疫要求,所以相对是比较好控制的。
野生动物在没有接触到人类的时候,病毒没有机会侵犯人类。但一旦接触人类,包括人为的捕杀、驯养等方式,病毒发生了适应突变,就可能攻击人类。病毒为了生存,有时会不断变异,有些变异可能对人没有毒性,但有些变异则会使人致病。
当然,人们在旅游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去了一些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也有可能接触到病毒。但如果不吃野生动物,整个产业链没了,那么被野生动物携带病毒感染的风险也会降低很多。
NBD:一些人出于滋补等目的钟爱吃野味,野生动物营养真的比养殖的动物营养高吗?
陈思东:吃野味滋补的观点多半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但其实没太多的科学根据,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能够证明:吃野生动物能够补出什么效果。
从营养上来看,我觉得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是没有明显差别的。尤其在蛋白质方面,鸡、猪、牛等家禽都存在比较丰富的营养,可以满足人的身体需求。如果想多补充蛋白质,那么多吃点家禽、家畜就有了。
NBD: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偷猎、盗猎、售卖野生动物行为?
陈思东:对于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当然是不能吃的,也因为吃了违法,所以多数人不敢去吃。
但也不能忽视一些没有列入保护级别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都有可能携带特定的病毒、细菌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大的可能性是指向了武汉一个存在野生动物交易的市场,可能市场卖的一些动物或它所污染的环境有这样的病毒,所以一定要提高对吃野生动物以及相关交易的认识。
NBD:您刚才也提到,吃野生动物还涉及一整条产业链,包括抓捕及贸易等。在您看来,该如何打击这些行为?
陈思东:对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如果进行抓捕和销售,那就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对于一些不受法律保护而进行交易的野生动物,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去倡导不要食用。
至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的层面,建议要完善整个产业链的监管和惩处措施,强化打击违法违规交易。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