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怎么建?干货来了

    人民日报 2019-12-30 09:44

    12月30日,《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草案)开始向社会公示。“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 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总量”“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要怎样建?一起来看!

    1.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范围

    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总面积92.5平方公里。

    2.东、西城区作为一个功能区开展规划编制

    东城区和西城区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类似,为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促进功能优化提升,将两个城区作为一个功能区统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一个功能区可以由多个行政区组成。

    3.三大战略定位

    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

    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4.规划有何特点?

    一是突出中央政务功能保障。

    二是突出民生改善。

    三是突出老城整体保护。

    四是突出空间魅力塑造。

    五是突出非首都功能疏解。

    六是突出街区保护更新。

    5.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

    ——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

    ——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

    ——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

    ——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

    ——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

    6.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建设总量

    调整优化用地结构:

    适度提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规划区域总面积的比重由现状11.1%提高到12.2%。

    大幅提高公共空间规模和服务能力,公共空间面积占比由现状34.4%提高到38.9%。

    严格控制建设总量:

    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严格控制建设总量,形成适宜的建设密度。

    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统筹利用。

    7. 城市空间结构:两轴、一城、一环

    “两轴”指中轴线及长安街。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现代文明魅力。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

    “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

    “一环”指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建设展示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化首都风貌的公园环。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空间结构规划图

    8. 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做好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形成优质完善的政务配套设施。

    9. 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

    划定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控制区三类分区。

    严格管控建筑高度,强化老城整体空间形态特征。

    加强街巷环境治理,形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特色风貌街巷。

    推动公共空间精细化与艺术化塑造。

    10. “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

    要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坚持“保”字当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11. 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

    这些指标很关键:

    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

    公交车站300米半径人口和岗位覆盖率达到100%

    地铁车站800米半径人口和岗位覆盖率到达到95%以上

    平均通勤时间减少至45分钟以内

    基础医疗卫生机构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

    公共文化设施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

    全民健身设施15分钟可达基本全覆盖

    人均公共绿色空间面积增长25%以上

    12. 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

    依托东城区17个街道和西城区15个街道进一步划分183个街区,每个街区面积大约0.4-1平方公里,大约涉及2-4个社区。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街道街区划分示意图

    13. 鼓励教育、养老、医疗资源在全市均衡布局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内外联动、合作示范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外布局,提升优质资源均衡化水平。

    14. 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住条件

    加强平房区公房产权管理,逐步推动申请式退租,改善居住条件。

    15.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老旧小区申请制、订单制改造,逐步完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菜单。

    16. 划定步行区、无机动车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区等区域

    依托蓝网绿道拓展健步悦骑(步行与骑行)空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功能区划定步行区、无机动车区、步行和自行车优先区等区域。

    17.保护老城整体格局

    将老城空间格局的核心构成,即两轴、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六海八水、九坛八庙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两轴:中轴线、长安街。

    ——四重城廓:勾勒清晰可辨的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

    ——通过对四横两纵城市干道的林荫化改造,强化老城棋盘式道路网格局。

    ——推动历史水系恢复与滨水空间建设,营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

    ——九坛八庙:九坛包括天坛(内含祈谷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内含太岁坛)、社稷坛、先蚕坛。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已无存)、历代帝王庙、孔庙。

    18. 串联老城地标,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

    以西单北大街一线、平安大街、东单北大街一线、两广路四条规划林荫道为核心骨架,串联老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历史节点和城市地标,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间。

    19. 优化道路断面,弱化小客车交通功能

    优化道路断面,弱化小客车交通功能,强化生活功能,并以历史景观恢复、地面标识、数字影像等多种手段强化重要历史地标的场所感。

    20. 建设10条精品探访线路

    (1)中轴线文化探访路;

    (2)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文化探访路;

    (3)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

    (4)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

    (5)月坛—白塔寺—西四文化探访路;

    (6)皇城文化探访路;

    (7)环天安门广场—前门大栅栏文化探访路;

    (8)新文化街—宣南文化探访路;

    (9)天坛—先农坛—天桥文化探访路;

    (10)白云观—三里河路—北京展览馆探访路。

    北京_副本.jpg?x-oss-process=style/w10

    人民日报客户端朱竞若 王昊男 刘杰 赵鹏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一篇

    嘉澳环保开盘涨停 2月10日预约披露年报成沪市首家

    下一篇

    “纾困”“东进”两基金落地 成都打造“交子系”基金群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