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9年12月18日,红星新闻评论频道正式上线。
至此,红星新闻传统的两面旗帜,深度和评论,双双展旗,迎风而呼。
从今天起,红星新闻不仅向用户提供丰厚的原创新闻,还将成建制地给用户提供观点和意见,用新闻的事实力量和评论的观点力量,做大红星新闻内容池,筑造一个真相与思想的交汇场。
两周前,新组建的评论频道召开了首次会议,我们摩拳擦掌,激情难抑:“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那一瞬,莫名激动。
那种因为参与“新生”而激发的亢奋,一直持续到今日,此时。
此刻,阳光打在脸上。这是2019冬日的最后一缕阳光。
每个评论人心中,对评论都有自我的定义,我们更愿意把评论比作冬日的阳光——祛除阴霾,穿透迷雾,隐隐照见前路的方向。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宏大叙事到紧接地气,有时登高而呼,有时匍地潜行,于迷雾中洞察,于低迷时激昂,于无声处振臂一呼,啸聚变革的力量。
这,就是评论。
没有评论的媒体何以称媒体?尤其在这个转型的年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多少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都被雨打风吹去;多少自媒体如雨后春笋,吞噬着看似一片蓝海中的红利。
众声喧哗,价值多元,泥沙俱下……人人握有麦克风,你方唱罢我登台。“人手一屏,自说自话”的局面之下,信息发布再无唯一优势,独家更是成为珍稀。唯有优质的评论,能在“你有我有”中实现信息的无边界增量,能在“一眼而过”的标题“话术”中,留驻思想的火花,能在传统媒体实现由“信息供应商”向“观点供应商”的战略转变中,提供“四梁八柱”的支撑性力量。
最近一月为例,冠以“红星”logo的评论,针对全国大大小小的社会公共事件及时发声、率先亮剑:在无锡跨线桥侧翻事件中率先质疑当地应对表现,对四川大学哲学系“独立”发出“思想的胜利”之问,在“华为事件”宏大的道歉呼声中理性析辨……
冠以“红星”logo的评论还将以“快”见长,三五百字,直击肯綮;以“深”为要,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共识;以“视”突破,打破文字屏障,接轨新媒体传播场。
我们深知,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以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去参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去引领社会思潮,去推动社会变革,是媒体的使命、担当、荣光。
我们坚信,无论渠道如何霸道,大浪淘沙之后内容始终是王道。道正乃声远,主流方长青。我们不做思想的布道者,我们只做观点的供应商;我们坚信人性的美好,我们传播向上的力量;我们不仅让你看到,我们更希望你思考。
我们期待,以评论之名,继续追逐新闻的梦想。守成之难,远胜于开疆辟土,而守成之要,莫过于继续拓荒。新生的红星评论,将倡导观点有趣、行文至软、理性有力,打破流俗的思维定式,打开认识世界的新坐标。
饱满的高峰体验,总是产生于对新世界的探索路上。今天,红星评论为天下“思考者”许下美好承诺: 以深刻的见解开道,助正向的观点绽放,让优质的思想犹如闪电,照亮新世界的形相——让我们,做你忠实的观点供应商。
红星新闻首席评论员 刘琴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