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 蕊 每经编辑 陈 旭
继能繁母猪在10月份首次出现环比增长之后,到了11月,生猪存栏也开始止降回升,这两大信号标志着上月全国生猪生产全面向好,猪肉供需矛盾较10月份有所缓解,农业农村部表示,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整体供需形势有望好于预期。
元旦和春节“双节”将至,前期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是否有所缓解?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就11月份生猪生产的形势举行发布会。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介绍,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保供座谈会。会议将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要求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完成恢复生产的目标任务,确保元旦春节和明年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王俊勋表示,在扶持政策和市场行情的带动下,11月份全国生猪生产全面向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止降回升,猪肉供需矛盾较10月份有所缓解,这为明年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增强了大家对生猪稳产保供的信心。
生猪存栏首次探底回升
据王俊勋介绍,从9月份开始,农业农村部在原来400个县定点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全国规模养猪场的每月调度,从而大大强化了对生猪生产形势的把握。
从生产调度情况看,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主要出现了4方面的积极信号:
首先,生猪存栏首次探底回升,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这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两个月回升。“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这两个重要生产指标双双止降回升,表明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王俊勋说,从不同区域看,有18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个月增加了6个省份;有22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比上个月增加了5个。
其次,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势头更加强劲。11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的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分别为1.9%和6.1%,比10月份扩大了1.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
第三,猪饲料产销量持续增长。据对全国饲料生产企业全覆盖监测,11月份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6.9%。“猪饲料是生猪养殖的物质基础,猪饲料产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也反映出全国生猪生产恢复的好势头。”
第四,后备母猪销量回升。据对重点种猪企业跟踪检测,11月份二元后备母猪销量环比增长了25.9%,同比增长了135%,这表明养殖场户补栏增养信心进一步增强。
择机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份,市场上活猪和猪肉价格都出现明显回落。据监测,11月第四周,全国集贸市场活猪价格每公斤32.26元,猪肉价格每公斤51.22元,连续4周回落,比价格高峰分别回落16.7%和12.6%。
农业农村部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50周(即12月9日~12月13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4.13元,环比跌1.8%。
不少人关心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会不会出现反弹。
对此王俊勋表示,从后期趋势看,虽然当前全国总体上生猪存栏和母猪存栏双双探底回升,但受生猪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从存栏增加到形成上市供应能力还需半年左右时间。
“由于6~8月生猪存栏下降较快,按半年育肥周期测算,对应元旦春节期间生猪出栏将处于低位,加之元旦春节猪肉消费旺季到来,猪肉市场供应仍然偏紧。”
王俊勋强调,但考虑到猪肉进口增加且基本在库待售、前期压栏大猪逐步上市、政府储备和商业库存的冻肉适时投放等因素,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加上价格高位运行对消费也有所抑制,整体供需形势可能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今年的禽肉、牛羊肉形势也不错,禽肉生产增加较多,牛羊肉生产也将增加,可以弥补部分猪肉供应缺口,肉食品供应整体有保障。
记者注意到,对于如何保障民众在春节期间能吃得起肉、吃得上肉,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同日发改委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两节”期间市场基本稳定。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增加生猪生产,从发改委职能出发,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对有关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多渠道增加其他种类的肉类供应。在有关政策措施推动下,目前禽肉、水产品等替代品产量明显增加。
在增加投放方面,孟玮提到,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两节”期间,将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择机增加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一些地方也已经制定了本地储备投放方案,在“两节”期间,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增大投放力度。
此外,还要增加进口。在增加猪肉进口的同时,还将扩大牛肉等肉类进口,保持“两节”期间肉类市场供应充足。
“要守住民生底线。”孟玮说,重点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为此将督促各地根据物价变化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足额将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龙头企业积极帮带中小养殖场
王俊勋介绍,我国有2600万个养猪场户,其中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这是我国养猪业的客观现状。
从猪肉产量上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也就是说中小养殖场户生产了全国一半的猪肉,是生猪稳产保供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加快中小养殖场户生产恢复,直接关系到全国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能不能如期完成。”他说。
事实上,国办发布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鼓励有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绵阳召开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帮带中小养殖场户座谈会。会议邀请了温氏、正邦等6家大型龙头企业介绍他们帮带中小养殖场户发展的经验做法。
王俊勋透露,目前6家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帮助带动中小养殖场户4万多户。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帮扶带动力度,加快推动恢复产能。”王俊勋说,首先要推动建立对接帮扶机制。近期,农业农村部将组织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部分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签订发展生猪生产的合作协议,通过建立稳定的帮扶关系,强化政策和技术的支持,加大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带动力度。
其次,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行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优势,强化对中小养殖场户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疫病防控和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帮助中小养殖场户提升饲养管理能力水平。
此外,还要开展“大场带小场、防疫保生产”专项行动。引导鼓励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充分发挥资金、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中小养殖场户健全防疫制度,提升防疫水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