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芝涛看来,“为什么不叫‘海信显示’叫‘海信视像’,它其实更多的是有内容,有服务,有更多的新型的显示交互的基础在里面,不只是被动显示的一个概念。”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宋思艰
随着公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从“电视企业”到“显示企业”转变的海信电器(600060,SH),决定以换掉使用22年称谓的方式,应对“旧瓶装新酒”的尴尬。
四天前(12月3日),海信电器公告称,公司名称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拟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这是继“海信科龙”更名为“海信家电”后,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再次更名。
事实上,“电视大王”改名的背后,也源于这个产业亟待改变的现状。12月6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海信电器总经理于芝涛坦言,在过去10年,电视厂商在软件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伴随着云平台、芯片等核心板块出现并被重视,中国显示产业发生显著变化,并已经发展到一个纵深的产业链。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显示产业发生改变的同时,中国家电市场近年来明显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需要通过转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1997年4月上市至今,海信电器已有22年半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海信方面认为,“电器”已难以覆盖当前这家公司业务的内涵和外延。
“其实‘海信电器’这个名字早想改了,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时机。”在于芝涛看来,中国显示产业在过去10年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今年变化进一步加快,改名的时机已然成熟。
虽然在电视领域还算不上老兵,但于芝涛还是先聊起了电视行业近10年来的变迁。在于芝涛记忆中,2012年他刚接触电视产业时,软件在电视领域刚刚兴起,当时这个产业中以硬件为主,“一个传统的电视工厂硬件团队有数百人,软件人员只有几十人。”
不过,推动电视产业转变升级的,正是这少部分人。“软件的出现,让电视与消费者的交互就开始了。”于芝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5年云计算应用到电视中,智能云电视在国内诞生,并迅速在国内大行其道。
不过由于彩电业竞争加剧和消费疲软,整个行业正陷入瓶颈。来自奥维云网12月2日的文章显示,从行业层面而言,中国彩电行业正在面临成熟产业所带来的价格无序竞争和企业低利润运营的困境,2019年中国彩电市场量价齐降。
对于当前的行业态势,生产企业早已有预判,他们也不再仅仅拘泥于做一个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放眼家电行业,撕掉家电或电器标签的企业并非只有海信电器一家。2019年6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之前,美的集团宣布向科技集团转型。
“‘电器’已难以覆盖当前这家公司业务的内涵和外延。”于芝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信电器早已从单一的电视产品制造企业逐渐发展成为集视像技术研发应用,全场景云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海信电器的经营一直非常稳健,但目前的市值已经低于净资产,对这种情况,企业也需要做出一些应对和改变”,在海信电器董秘夏峰看来,目前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更名就是一个明确的标志。
在多位市场人士看来,彩电市场“以价换量”难以维系行业发展,需求下降已经是彩电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2020年拉动彩电需求的因素不在,市场将延续下降态势。
不过,从全行业来看,转型升级也将是一种趋势。奥维云网(AVC)预计,2020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将达4573万台,同比下降2.6%;受产品结构升级影响,零售额规模1375亿元,同比增长2.8%。
对于更名的原因,海信官方的解释为,希望未来通过在画质芯片技术、画质算法、全场景AI生态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积累,形成以视像、显示技术为支撑,以智慧云平台为依托的生态内核,并向智慧家居、智慧商用等领域广泛延伸。
“此前,海信集团有家用(C端)业务,也有商用(B端)业务。”于芝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目前,海信电器正借用集团现有商用市场的渠道,为客户定制化开发个性化的显示产品。商用市场不像家用市场的竞争如此白热化,二者产能、性能、功能、市场、竞争对手都完全不一样。
名称的选择,也直接点明了“电视大王”的下一步方向。在于芝涛看来,“为什么不叫‘海信显示’叫‘海信视像’,它其实更多的是有内容,有服务,有更多的新型的显示交互的基础在里面,不只是被动显示的一个概念。”
海信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其在视像产业收入,包括高清智能显示终端、新型显示、运营服务等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合计超过90%。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以液晶显示技术为代表的显示技术逐渐成熟,显示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促使显示技术走到了大变革的前夜,急需研究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适应新的方向。
“当前正处在LCD、OLED、Micro LED、激光显示等各种显示技术不断发展、交替或彼此取代的动荡时期。”2019年9月,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预计,随着清晰度不断提高,大尺寸电视会越来越普及,75吋将是激光电视与液晶电视竞争激烈的主流尺寸。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