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边万莉 每经编辑 易启江
经历了至少7年的疯狂之后,金融数据行业在2019年迎来了最冷的冬天。
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全面排查数据公司,拉开了金融数据圈的第三次整治大幕。央行、“两高”等各部委接连下发打击套路贷、加强个人信息数据保护等文件,“助贷”“催收”等业务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被严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等。
这一连串的监管行动及规范文件引发数据行业的风暴,数据行业野蛮生长将画上休止符。
2013年余额宝问世、P2P崛起,移动支付开始普及,开启了金融数据的元年。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中国市场上P2P网贷平台数量从800家增长至2595家,累计交易规模超过11.4万亿。经过了两年的疯狂成长,P2P增速开始放缓,现金贷高速发展。2016年平台数量上千家,平台放贷额增长20倍。
事实上,风光的不只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有金融数据公司。
从获客—风控—催收等环节都需要数据支持,频繁的调取、使用数据,数据公司由此赚得盆满钵满,互联网贷款行业将数据公司送入高速发展期。
然而,靓丽的“钱景”背后是不容忽视的灰色隐患。一些互联网机构以“大数据”为名,通过“爬虫”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窃取、滥用、买卖、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个人隐私,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对“现金贷”整治的开始,数据公司更为疯狂,黑产链条,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更有甚者利用掌握的个人信息进行贷款推销、软暴力催收等,践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数据显示,2017年仅上半年被盗数据多达19亿条,已超过2016年全年被盗数据的总量,平均每天有1050万条记录被盗。为此,我国在2018年首次开展针对大数据安全的整治工作,具体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应用、传输、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安全以及保护。
大数据安全整治将全面对我国大数据信息内容、存储位置、所涉企业进行摸底。同时,对企业采集信息来源开展执法检查,对数据采集的合法性、应用的范围限制等进行确定。从野蛮增长到回归治理,国内的数字金融行业坐了一把“过山车”。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数字金融尚在“半周期”。寒冬过后是春天,而现在正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未来数字金融的趋势,准备春天播种的最好时刻。
无论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科技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广泛应用,必将推动金融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从而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优化原有行业运作流程和环节。这是目之所及数字金融最确定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被定义为金融科技,而金融科技的基石就是数据。
随着体量的增加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被运用到各种场景之中。数据,会帮助金融企业重塑生产、决策甚至商业链条,哺育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生态。关于金融数据行业,以下三个趋势值得关注:
1、大数据能够前所未有地精准洞悉行业和业务现状,深入挖掘现有商业价值;
2、大数据能够空前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发现商机,获得前瞻性的商业价值;
3、基于大数据的新产品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打破原有的市场边界,未来的空间巨大。
据了解,为让更多行业顶级专家面对面交流,实现多维度互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导下,由《国广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环球财经》《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主办,《中新经纬》联办,《晓程序观察》协办的“2019年中国数字金融峰会“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隆重开幕。
相信本次大会将是2019年最值得关注的数字金融行业峰会之一,期待本次大会能让知识与知识碰撞、融合,发生化学效应,进而成就更多人、更多事。12月20日,一起进行一场数字金融的头脑风暴吧!
报名链接:
http://yinghoo.applinzi.com/invitation1.html
嘉宾、议程、看点,都在这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